7月4日,如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昌龙一行到如东法院视察指导,调研诉源治理工作。如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翟建华,如东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德华,以及如东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陈昌龙主任一行实地走访了如东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老法官调解中心、商会商事调解中心和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等场所,详细了解如东法院调解中心人员配备,诉调对接、诉前调解、分调裁审等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诉源治理工作成效。

  在了解到近年来如东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格局,积极构建“1+4+24”诉源治理工作机制,2022年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同比减少6.8%,“万人民商事案件起诉率”正向考核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获评全市法院“诉源治理减量工程”先进集体等情况后,陈昌龙主任认为县法院主动靠前,积极作为,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到位,案件增长态势得到有效控制,诉源治理工作成效明显,给予充分肯定。

  在如东法院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站,市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孙永红正就一起养老保险待遇纠纷开展调解工作。陈昌龙主任来到调解室,询问了工作站试运行情况,查看了站点工作制度、调解流程、设备设施等前期建设情况。

  陈昌龙主任对县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站(室)工作开展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搭建“1+3”工作站(室)平台,规范建设标准。

  在如东法院院本部和栟茶、岔河、洋口港三个人民法庭分别设立1个工作站和3个工作室,全面搭建人大代表参与诉源治理平台,构建“1+3”解纷体系。县法院要持续完善保障机制,在调解场所、办公设施等方面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在诉调对接、业务指导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组织矛盾纠纷化解业务培训,提升调解质效。

  如东法院要组织院本部和三个人民法庭的法官、法官助理,对县人大选派的人大代表,围绕法律知识、调解技巧等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参与培训的人大代表,要认识到担任特邀调解员既是荣誉,更是责任,要谦虚学习、认真实践,在调解过程中牢记代表身份,利用职业优势,积极化解纷争,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使命。

  三是加强工作站(室)日常管理,打造特色品牌。

  如东法院要继续完善人大代表参与诉前调解工作规则和调解流程,制定人大代表轮值排班表,协助做好矛盾化解、案件调解等工作备案。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职能部门要常态化开展指导、督查和考核,确保选派的人大代表认真履职,通过扎实的诉前调解工作,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提炼特色做法,打造具有如东特色的人大解纷品牌,助力推动县域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一步,如东法院将在“1+3”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站(室)建设上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加强站室场地、设备设施和专业培训方面的保障力度,切实将案件调解与人大代表履职有机结合,有效促进 “1+3”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站(室)和“1+4+24”诉源治理体系全方位融合,通过一体化、多元化的司法服务,真正实现县域社会治理“一盘棋”。(东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