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8日,参加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论坛暨第六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的汉学家和作家们走进古都南京,参观历史文化遗产地和文博场馆,打卡城市文学空间,在金陵文韵探索中感受南京的文学底蕴,触摸中国的文化脉动。
参访团成员南京明城墙前合影
作为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文脉悠远、文风昌盛。古往今来,无数文学大家在这里笔耕不辍、论古谈今。这里拥有佳作频出的“南京作家群”,活跃着数以千计的文学社团和协会组织,涌现出一大批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文学作品,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学写作的新景观。
参观石象路神道
聆听“联刘抗曹,会战赤壁”的故事
品尝灵谷寺素面
南京古迹遍地,底蕴深厚。放眼明孝陵,明朝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距今600多年历史的石象路、磅礴大气的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古色古香的灵谷寺……浓郁的文学气息让汉学家们十分欣喜。“漫步梧桐林荫道上,文学气息扑面而来,感觉很舒适。”德国翻译家郝慕天说。
德国翻译家郝慕天
南京明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登上中华门瓮城,厚重的青砖和久经沧桑的藤蔓,仿佛在述说着曾经的故事。墨西哥翻译家莉娅娜感叹,“中国有城墙的城市众多,但是这么完整、拥有自己的博物馆的城墙,还是很少见。南京坚定地保护自己的城市历史,给后人看,给年轻人看,给外国人看,这非常棒!”
在六朝博物馆、科举博物馆,参访团一行感受文物的力量,见证科举制度的兴衰,并亲自体验了古代官员阅卷、考生考试等场景。
体验古代官员阅卷
参观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美国翻译家金凯筠展示喜爱的画作
除却传统文化,拥有10W+藏书和尽显现代美学的旋转楼梯、巨型书墙的锦创书城,以及坐落于紫金山入城余脉古鸡笼山下的南京世界文学客厅等现代文学空间,为文学爱好者打开了多元新生活。世界文学客厅的参观,让美国翻译家金凯筠流连忘返,“这里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活动交流的空间,是一个城市热爱文学的体现。我所工作的匹兹堡大学也会定期组织文学家交流活动,让我结识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
荷兰翻译家林恪与自己的作品合影
本次行程中,汉学家们谈感受、话希冀,不断刷新对南京文学的印象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促进中外文化交融、文明互鉴。历经13年合作完成经典名著《红楼梦》荷兰语译本的荷兰翻译家林恪表示,南京是《红楼梦》的发源地,期待能够参观曹雪芹故居或相关纪念馆,寻找更多南京文学地标。“这里的文化氛围让我仿佛回到了埃及。”埃及翻译家阿齐兹表示,南京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学之都,拥有约2500年的建城历史,“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来到更新的南京、更有发展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