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国际和平日,来自全球34个国家近300名外国留学生汇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走近历史、共祈和平。

  近300名留学生祈愿和平

  留学生们来自埃及、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白俄罗斯、印度、约旦、越南等34个国家,目前分别在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在宁高校读书,其中部分是纪念馆紫金草国际志愿者。

  留学生代表撞响和平大钟

  撞响和平大钟、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朗读《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程瑞芳日记》节选,历史与现实交织,激发了留学生们对和平的思考。刚朗诵完《拉贝日记》的迈德来自巴基斯坦,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说:“没有和平就没有未来。”他在巴基斯坦时就已得知了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实地参观后更加感同身受,更体会到了和平的重要性。“中国对全世界的和平作出了很大贡献,我希望世界能一直和平,诸如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不要再次发生。”

  巴基斯坦留学生迈德正在朗诵《拉贝日记》

  裴氏碧玉是一名越南留学生,在东南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学习工商管理,她在活动现场朗诵了《程瑞芳日记》。她说越南也曾经历过战争,最终获得了和平。“对每个国家来说,和平都是重要的。和平是国家稳定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我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行至尾厅,留学生们用鲜花插满“和平”二字,祈求永久的和平。

  留学生们用鲜花插满“和平”二字

  珍爱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3743名海外参观者走进纪念馆,在他们写下的留言中,和平是高频词汇之一。

  “这里有着非常优秀的展陈设施。这是一段很悲伤的历史,我希望吸取过去的教训,面向和平的未来。”这是一名日本观众的留言。

  法国观众Quezede说,纪念馆的展陈和文物让他震撼,加深了他对二战中东方战场的了解,“历史给人以深刻的教训,和平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荷兰观众Tip ten Brink在中国朋友的带领下来到纪念馆参观并留言:“走进场馆,才真正感受到日军犯下的罪行。南京经历的那段黑暗历史让人心碎,历史不能被忘记,尤其要让年轻人和孩子知道和平来之不易。”

  一位德国观众说:“珍爱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也是世界发展的前提。”

  埃及的医疗专家Bulent参观后表示:“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愿世界永远和平。”

  一封国际友人后代的和平来信

  “当我了解到这件中国文物令人惊叹的背后故事时,受到了很大启发。我希望全世界都能意识到,如果一块布都能象征和平而拯救成千上万的生命,那么作为个人,我们能为世界的和平做些什么。”国际和平日前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到了国际友人理查德·布莱迪的曾孙女卡莉·布莱迪的来信。

  卡莉·布莱迪

  理查德·布莱迪的儿子将父亲从南京安全区带回的旗帜捐赠给张纯如

  信中,卡莉用一件家传文物,诉说了自己家族与南京的情缘,以及她对和平的祈愿。

  卡莉的曾祖父理查德·布莱迪,曾在南京鼓楼医院做了近10年的外科医生。1938年2月,布莱迪在满目疮痍的南京城,与美国医生威尔逊一起,在鼓楼医院救治了大量受伤的难民。卡莉在信中说,曾祖父和家人离开中国时,将一面红十字会的旗帜从安全区带走留作纪念,因为他明白,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那面旗帜象征的和平与安全有多么重要。1998年,她的祖父把旗帜捐给了张纯如。

  信的最后,卡莉写道:“我很荣幸自己能与中国建立这种联系,我希望其他人也能从我和我家族的故事中受到鼓舞。通过铭记这些中国文物和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团结起来,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的世界。”

  据悉,八十多年来,布莱迪家族四代人始终与南京同频。理查德·布莱迪的儿子将父亲从南京带回的南京安全区旗帜捐赠给了张纯如,希望那段历史真相能为世人所知;孙子史蒂芬·布莱迪多次带家人来南京,参加国家公祭仪式、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紫金草国际夏令营等活动;史蒂芬的大女儿梅根·布莱迪还曾以南京大屠杀史实为基础,创作了原创歌曲《感同身受》,并在2019年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等活动中演唱。(报道员:徐红霞 窦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