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袖翻飞,锣鼓铿锵。10月10日晚,随着川剧《白鳝观景》的精彩上演,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正式开启大幕。在金秋时节,中国戏曲界的名团、名家、名角齐聚昆曲发源地——昆山,共襄“戏曲的盛会、百姓的节日”。
开幕式上,戏曲百戏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基地正式揭牌;开幕式后,与会领导嘉宾共同观看了名家专场演出。多位业界领军人物、戏曲名家联袂演绎6出折子戏,经典名段、尽展芳华。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出席活动;江苏省副省长徐缨致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主持开幕式。
2018年以来,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已连续举办四届。数载牵手,百戏回“家”。全国现存的348个戏曲剧种与木偶剧、皮影戏2种戏剧形态在昆山实现首次“大团圆”。从资料典籍库走向绚烂的舞台,古老的戏曲之花在“百戏之师”发源地昆山次第绽放,展现勃勃生机与强大活力。
对于中国戏曲人来说,这是一次值得铭记终生的“大事件”。面对实现“动态传承”和“出人、出戏、出精品”的时代要求,戏曲人用汗水和智慧营造了一个全景展示自己生存状态的现实舞台。首届百戏盛典,全国120个剧种、156个经典剧目和折子戏汇聚昆山演出,参演院团达133个,掀起了一股观看戏曲演出、探讨戏曲传承、关注戏曲发展的热潮;随后的2019年“途中跑”、2020年冲刺收官,百戏盛典一鼓作气,将精彩续写到底。 三年百戏盛典,数百个剧种云集昆山,12000名演职人员全情投入,为观众奉献201场精彩演出,一时盛况空前。从塞北高原到江南水乡,从偏僻乡村到繁华都市,戏曲人带着“压箱底”的保留剧目,从四面八方汇聚昆山。
接续前行,精彩不断。自2022年起,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又开启“新三年,新百戏”计划,重点聚焦戏曲领军人才选拔、培养,濒危剧种扶持和中国戏曲传承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戏曲+旅游”“戏曲+时尚”“戏曲+产业”等新模式,有力推动了中国戏曲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以今年的百戏盛典为例,将安排全国戏曲演员会演、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优秀剧目邀请展演、“天下第一团”表演英才传习班等四大主体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演出6台大戏、20台折子戏,共有15位“文华表演奖”获得者、44朵“梅花”齐聚昆山,同台献艺;另外,从今年起,将分行当举办戏曲演员会演,推举出表现突出的生行、旦行演员,授予“新时代中国戏剧生行(旦行)领军人才”称号。同时联动开展系列主题推广活动,深化文旅融合、创新数字传播,举办“看百戏 游江苏”戏曲之旅、昆曲故里嘉年华等活动,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旅游推动文化繁荣。
一城汇聚九州戏。盛典开启,广大戏迷们又迎来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时光”。来自南京的中学教师韩继华四届百戏盛典间坐高铁在南京与昆山之间跑了数十个来回,只为过一把戏瘾。10日晚的开幕大戏献演前,他又准时赶到现场。他说,至今他已经在昆山看了一百多场大戏。一叠叠票根,凝聚着“追戏”的苦与乐。韩继华表示,“昆山百戏盛典,已经成为我人生中最甜蜜的记忆和经历”。
10日晚的开幕大戏上,国家一级演员、京剧《战长沙》主演朱强与崔光丽、奚中路、彭青莲、张建国等七位戏曲名家轮番登台演出,激起现场阵阵掌声。“百戏盛典能汇集这么多位名家同台献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传统戏曲的弘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朱强说道。
百戏盛典期间,昆山当代昆剧院将上演多台精彩大戏。昆山当代昆剧院院长、书记瞿琪霞表示,近年来,当代昆剧院按照“出人、出戏、出精品”的要求,精心排练打磨昆剧名篇,为观众奉献精神食粮,“我们在保持昆曲原本味道和审美的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和改良,做好昆曲与观众之间的双向奔赴,让更多年轻人走近昆曲,走进剧场,感受‘百戏之师’的独特魅力。”
昆山是一把精美的折扇,一面是经济,一面是文化。戏曲的高雅与地区的繁荣让这面折扇左右生辉。数届百戏盛典,昆山在广泛播撒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火种”的同时,也展示了城市新形象、激发了城市新活力。昆曲被称为“百戏之师”,昆山是昆曲的发源地。近年来,昆山将昆曲保护传承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要内容,坚定文化自信、彰显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质,深入实施昆曲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在举办“良辰雅集”“昆曲回家”“重阳曲会”等品牌活动的同时,加大昆曲精品创作力度、推进昆曲优秀剧目巡演,多主体、多类型、多渠道推进昆曲艺术普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在心里传承好。时光流逝,文脉不断。站在新时代文化发展坐标系上,“长袖善舞”的昆山,正以超前的眼光率先破题,绘出一幅文化生态新图景。(邱麦 报道员: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