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医保服务模式发生巨大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构建线上服务模式,打造“口袋里的医保服务厅”,成为南京市医疗保障服务重点发展领域。
聚焦难点,靶向施策
2023年初,南京医保全面落实“综合柜员制”,市级经办大厅设置窗口17节,实现国家28项、全省33项经办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随着全民参保工作的推进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服务群体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旺盛,经办压力随之而来。尤其是窗口服务,面对全市超870万参保人,有限的经办资源显得“捉襟见肘”。能否引入“人工智能+医保服务”,成为南京试点初衷。
虽然当前医保经办全部33个服务事项均具备网上办理渠道,但各类事项的网办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家、省市各级政务APP“扎堆上线,眼花缭乱”,使用者“入口”难寻;另一方面,各类网办程序虽然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但“数字鸿沟”依然无法完全消弭。针对上述问题,医保服务“机器人”在提供准确、清晰网办入口的同时,更起到了服务对象与网办渠道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人工窗口作为托底,确保服务对象“办成事”的基础上,大厅内的医保服务“机器人”可以通过其搭载的办事功能模块,引导前来办事的服务对象大胆尝试医保经办网上自助办理模式,充分体验网办便利性,以线下的手段促进线上办事渠道接受度的提升。
医保经办服务改革纵深推进,医保服务“机器人”起到数字化转型招牌名片作用。南京医保瞄准“口袋里的医保营业厅(掌上办)”“家门口的医保服务点(15分钟医保服务圈)”“问不倒的医保机器人(智能办)”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纵深推进医保公共服务改革。随着“15分钟医保服务圈”的持续扩围,网上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市级经办大厅的升级改造,作为全国首创的医保服务“机器人”将活跃在各个经办机构,串联起线下线上,并联起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经办服务。
精心设计,开发功能
植根南京深厚的科技土壤,南京医保推动“机器人”试点,优势得天独厚,更显信心满满。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某厂家原型机,因具备 “九种服务能力”,成为医保服务“机器人”重点研发对象,力求实现 “十二项服务功能”,满足“四类场景需求”。九种服务能力。一是听的能力:抗噪强、定位准、识别率高;二是说的能力:吐字清晰,语音亲和,回答准确;三是看的能力:识别率高、记忆力强;四是走的能力:范围广,精度高,速度可调节;五是避的能力:主动避让,提前预警;六是学的能力:自主学习,更新知识库;七是展示能力:尺寸大,分辨率高,触屏灵敏;八是续航能力:长续航,可自主充电、唤醒和休眠;九是办事能力:实现自助办、自助印等。十二项服务功能。一是基本服务,含“主动迎宾”“智能导航”“排队叫号”“送物带路”“电子地图”。二是医保服务,含“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查询打印”,目前机器人办事已经完成异地就医备案、参保登记等高频事项的开发。三是拓展服务,含“汇报展示”“留言簿”“好差评”等。四类场景需求。一是满足高频重复事务“日常办”需求。缓解基层经办人手不足,减轻前台压力,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满足特殊时段“延时办”需求。探索实现法定节假日、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服务需求。三是满足特殊人群“舒心办”需求。针对“一老一小”参保群众,坚持“适老化”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四是满足参保群众“就近办”需求。适时推广试点,推进“南京都市圈”区域和“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试点,鼓励医院投放。
攻坚克难,积极推进
医保服务“机器人”,全国首创,无任何经验可借鉴。项目启动之初,南京医保构思产品架构和应用场景的同时,牢牢抓住机器人知识库设计,力求为机器人注入“服务之魂”。医保政策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更新频率快,有的内容回答起来,篇幅长、用户体验感不佳。为了确保准确、实用,南京医保为机器人量身打造知识库:既涉及政策待遇,又涉及参保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既有图象、表格,又有二维码、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既有语音文字,又有读卡扫码端口、软键盘等交互渠道。与此同时,南京医保为机器人设立专门的“训练师”岗位,携手信息运维专人跟踪使用质量,引导机器人通过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多渠道摄入医保知识。截至目前,医保机器人知识库已涵盖八大类,500余项标准问,3000余项拓展问。自2022年试点以来,医保机器人运行情况良好,月均接待突破3000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部分商保公司、银行和异地医保经办部门逐步开始投入试点,工作的深度广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南京市医保局根据国家局“两结合三赋能”部署要求,按照统一技术规范和标准,创新开发南京“医保高铁”手机云平台,开启了南京医保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全新探索。在此背景下,2023年11月,南京市医保局又与科大讯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南京医保人工智能实验室”,旨在运用AI技术优势,在医保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进一步探索深耕,提高医保管理服务质效。人工智能多维度试点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大胆尝试,也成为南京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