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内容(以下简称 “ 一号文件 ”),就百姓关注的“三农”问题进行解读。

  江苏省委副秘书长李荣锦介绍,长期以来,江苏省“三农”工作基础扎实、成效明显,呈现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粮食总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去年达到759.5亿斤的历史新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48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7:1;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农村民生持续改善。但对照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也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稳产、增收、四提升”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全省今年粮食播种面积8124.9万亩,粮食总产量752.1亿斤,深入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集成创新,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守耕地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做到良田粮用;取消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加大对全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支持力度,加快推动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建设全省高标准农田数据库,实现实时更新、动态监管。

  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方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快建设和改造提升绿色蔬菜保供基地;持续稳固生猪基础产能,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120万头左右,规模养殖场保有量稳定在5000家以上;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推进海洋牧场和渔港经济区建设。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一号文件围绕“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乡村就业环境和服务供给,带动农民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大力支持农村地区创业,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完善富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补贴、用地政策,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主体的带动作用,建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联农带农载体,积极探索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继续强化重点地区帮促,深化“五方挂钩”和片区整体帮促机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一号文件指出,要重点围绕“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做好做足“土特产”文章,鼓励每个农业大县至少培育1个1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在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面,持续举办“苏韵乡情”休闲农业系列推介活动,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直播电商+产地仓+寄递”等新模式,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和模式。

  针对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一号文件要求切实提升农业科技与装备水平。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办好科技小院、亚夫科技服务站。加快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和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实施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提升工程,开展种业重大品种协作攻关。加快先进农机装备创制应用,开展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和农业机械稳链强链。

  乡村建设面广量大,一号文件提出要切实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集中连片整体提升村庄风貌。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建14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培育特色田园乡村片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建10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时,文件还明确了加强乡村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等政策举措。(王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