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4月10日电(记者邱冰清)近日,由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陈绍良教授牵头,联合英国、巴基斯坦等多国医生开展的研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相关方面取得两项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均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上。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类不稳定的冠心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特点是冠脉内斑块不稳定,容易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或者血栓已经形成阻塞管腔。”研究团队成员、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导管室主任李小波介绍,患者需在充分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病情制定介入治疗策略。

  “通常我们借助冠状动脉造影指导药物支架植入。”研究团队成员、南京市第一医院血管内科主任技师阚静说,本次研究表明,相较看到血管“表面”的造影,能够显示血管腔内影像的血管内超声,能更精准地帮助医生判断支架型号的选择和释放位置,优化支架植入效果。此外,研究中1年随访显示,与造影指导相比,血管内超声指导药物支架植入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未来发生心源性死亡、靶血管相关的心梗等不良心脏事件风险。

  第二项研究突破是关注介入治疗后的药物使用问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国际指南推荐双联抗血小板至少持续12个月,以防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团队研究成员、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CCU2室主任葛震说,我们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药物支架植入术后,使用1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后,采用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可以降低出血事件,同时没有增加心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更具安全性及有效性。

  陈绍良表示,这两项研究有望推动国内外相关指南更新,提升临床医生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新理念和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认识,以更安全有效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方案,造福患者群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