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苏州市检察院举行“百姓福气 检护民生”新闻发布会暨检察开放日活动,通报发布苏州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守护民生履职情况、检察公益诉讼守护民生白皮书及检护民生典型案例。苏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军出席活动,四十余名代表委员、行业协会代表、媒体记者、“益心为公”志愿者、社区群众代表参加活动。会议由苏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勇主持。
发布会上,检察长李军通报苏州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守护民生工作情况。近年来,苏州市检察机关全力践行“为人民司法”,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优势,依法能动高效履职,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胸怀“国之大者”,保障民生大局。服务保障美丽苏州建设,三年来立案办理环境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074件,部署开展相关专项监督17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聚焦乡村振兴、城市发展安全、文化强市等领域,依法能动履职,保障民生大局。探索地理标志公益诉讼检察保护,护航阳澄湖大闸蟹、洞庭山碧螺春、树山杨梅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全力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合力解决苏绣、老字号等非遗侵权问题,“镇湖刺绣”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获评最高检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心系“民之关切”,守好民生福祉。持续护航“舌尖上的安全”,2021年以来立案行政公益诉讼313件,制发检察建议258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74件,提起惩罚性赔偿金7000余万元,开展专项监督23次。全力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重点梳理监测全市20多款有影响力App,督促行政机关对其中10家问题App企业开展集中整改,倡导15家手机App开发运营企业集体签订绿色承诺书,营造健康有序、充分竞争的市场秩序。牢记“检察使命”,护航民生民利。注重以机制创新推动长效常治,深化生态损害赔偿磋商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机制,创设《监管意见书》以及磋商见证制度,对检察机关参与见证予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挥“法润太湖美”党建联盟优势以及与行政机关联动协作机制优势,增强生态环境、食药安全等公益领域的治理合力。突出数据赋能,将检察履职融入苏州市无障碍地图App开发,建成集线索转接、处置整改、效果监督于一体的无障碍地图App平台,推动改造地铁站无障碍通道23处。
苏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勇启动“公益诉讼守护百姓福气”十大项目,在食品安全、特定群体权益保障、环境污染、乡村振兴、安全生产、无障碍环境等领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护民生守民利。
苏州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李跃发布“检察公益诉讼守护民生”典型案例。从太湖生态环境保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高层住宅消防安全、群众反映强烈的新类型环境污染光污染治理等多个领域,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与会人员在充分肯定近年来苏州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同时,结合自身感受和思考,围绕如何进一步保护太湖生态环境,发挥“益心为公”志愿者作用,凝聚多部门合力等方面座谈交流。
与会代表们还实地走访,感受公益诉讼的建设成果和影响力。在苏州地铁2号线桐泾公园站,地铁口的一幅古风长图海报吸引了众多代表们的目光。从东方之门到太湖西畔,从现代都市到古城巷陌,不同场景转换讲述着检察公益诉讼守护群众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太湖西山岛农家乐点位,吴中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方振介绍了吴中区检察院围绕太湖治理与保护,强化检察担当履职,开展的环太湖民宿(农家乐)排水专项监督、通湖杂船专项治理、太湖沿线违章搭建等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并汇报了该院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提存制度探索,以及应用该制度服务太湖生态岛建设的情况。随后,带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查看了该处农家乐点位排水治理整改成效。参会人员一行还乘车前往金庭镇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博物馆参观,在双遗展厅听取了吴中区检察院聚焦洞庭山碧螺春茶产业发展保护,联合行政机关构建保护机制、强化案件办理、参与立法修订等工作履职情况。
2024年是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十周年,也是全力落实好最高检“检护民生”专项行动重要开端之年。下一步,苏州市检察院将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优势,多措并举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检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把人民满意作为一切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新时代检察履职“力度”切实提升民生“温度”,以高质效起笔努力交出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检察答卷。(苏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