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查尔斯·里格斯文物史料捐赠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据悉,1937年11月,包括查尔斯·里格斯在内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商议并组成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这些西方人士因保护中国平民而被授予采玉勋章。活动现场,查尔斯·里格斯的后人向纪念馆捐赠了里格斯生前所获的这枚采玉勋章,以及他写给妻子的家书复印件等8件套珍贵文物史料。

查尔斯·里格斯的外孙斯蒂文·汉金向纪念馆捐赠文物史料

  采玉勋章见证大爱义举

  捐赠仪式现场,在一个棕色木盒里,放着被里格斯家人珍藏80余年的白色红蓝镶采玉勋章,勋章编号:125。

  里格斯家人介绍,1939年5月,里格斯回国陪伴生病的妻子,他将这枚勋章缝在行李箱里带回美国。同年6月,里格斯参加了校董联合会举办的“第七次年度聚会”。该聚会是为了褒奖金陵大学等中国13所高校所在城市被侵华日军占领后,美国传教士的英勇事迹和杰出贡献。里格斯后代将《会议手册》一并捐赠给纪念馆,手册里记载了里格斯等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获得采玉勋章的事迹。

  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杨夏鸣表示,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藏的第一枚采玉勋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展陈价值。

  珍贵家书记录侵华日军暴行

  此次捐赠物品中有一份家书复印件。原信共3页,是里格斯1938年1月15日写给妻子的,主要记载了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期间,里格斯在南京的见闻和感受。专家认为,里格斯在信中不仅介绍了自己在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所从事的工作,还记录了侵华日军犯下的一系列暴行,以及在侵华日军暴行之下的难民生活,又一次佐证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据馆方介绍,长期以来,学界没有发现过里格斯留下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信、日记,这封书信是纪念馆获得的又一份重要文献,属于南京大屠杀史料中的第三方史料。

  里格斯的后人还向纪念馆捐赠了一枚罗盘、一组老照片和这些照片的数字版,以及一些里格斯在中国职业生涯里所佩戴的饰品,其中一件珍珠领带夹是妻子送给他的30周年结婚纪念礼物。

  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孟国祥表示,这些文物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里格斯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活,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

  后人来南京再续家族情缘

  岁月轮回。如今,里格斯的曾外孙克里斯·汉金也来到了南京,并在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攻读硕士。这里正是87年前里格斯曾执教并冒险救助中国难民的地方。

  汉金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于2018年来到中国,在西北工业大学任教。2019年,汉金和父母一同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这里看到了里格斯的照片,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知道里格斯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事迹。他将相关内容发布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学生们、朋友们纷纷留言,感谢里格斯的义举。汉金切身感受到,中国人从未忘记南京大屠杀历史。因此当他在亲人处发现这些物品时,他认为纪念馆更需要它们。

克里斯·汉金在捐赠仪式上介绍捐赠物品

  “每当我向人们讲述那段历史和我曾外祖父做出的贡献时,我都感到很自豪。”汉金说,这些物品是一座桥,架起了中美两国的历史和友谊。他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座桥,传递中美两国的文化,为两国和平友好贡献力量。(报道员:徐红霞 李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