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市工信局发布了《关于江苏省2024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一批)名单的公示》,常州经开区新增4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目前常州经开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75家。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厚植肥沃“土壤”,积极鼓励、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竞相追“新”逐“质”,让“小而多”变身“精而强”。可以说,这些深耕细分领域的佼佼者,是常州经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坐标”。
企业乘势而上,细分赛道“苦炼内功”
2010年从常州经开区方渚的一间厂房起步,到如今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为龙头药企提供给药装置的关键零部件,帝斯博(常州)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整整走过了14个年头。
从外企辞职下海的张柱华组建成立帝斯博(常州)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对接国际客户组建生产线。企业爬坡过坎之际,他带着自家企业生产的给药装置,去政府部门讲优势——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攻坚。
信心和底气源自“秘密武器”——产品研发,“医疗行业不能过度依赖进口,必须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张柱华说,无数个无眠的日夜,他和研发人员们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企业不遗余力每年投入千万元,经过10年努力,帝斯博逐步形成了自主品牌,拥有相关专利50余件,筛网震动雾化方面沉积率从8%提升至58%,达到理想的1—5微米颗粒,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同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江苏杉元科技有限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在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领域持续发力,加快“功能粉体”“分散体”产品开发,研发的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系列产品持续领跑锂电市场。
石墨烯是一种独特且前景广阔的材料,其在新能源产业中的应用具有无限可能。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系列产品是杉元科技今年主推的产品,“这系列的涉及石墨烯分散技术、石墨烯尺寸控制技术、石墨烯缺陷控制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可有效降低导电剂用量和电池内阻,还具有降低工艺成本、提升效率等性能优势。”企业董事长孙培育说,去年凭借这些产品,企业销量翻两倍,营收增加超过了1.5倍。
作为石墨烯导电浆料团体标准起草单位,杉元科技首创缺陷可控和无分散剂的石墨烯浆料产品,也是2020年全国唯一一家石墨烯导电浆料企业标准“领跑者”单位,先后荣获“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潜在独角兽企业”等多项荣誉。
其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补充了本地新能源动力电池产品链的完整性,并打入多家知名锂电池企业,使企业成为常州唯一一家具有万吨级石墨烯及复合导电浆料生产能力的企业。目前,企业自主研发的第4代石墨烯导电材料已在中试阶段,年中将实现量产。
“每年会有4—5个新产品出来,我们要打造成石墨烯应用技术的领导者。”孙培育说。
政企双向奔赴,形成“新质”合力
“专精特新”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对于探索与明确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带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旋转变压器替代国外进口件的少数企业之一,常州华旋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打造的“隐形冠军”产品——旋变传感器,国内市占率已超过30%,并成功打入欧洲和北美市场。
企业研发让创新实现“从0到1”的突破,政府帮扶则让创新实现“从1到100”的跨越。当前,常州经开区正扎实推进科创载体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加快构建“1+9+21+n”双创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驱动作用,持续增强产业发展的孵化支撑水平,厚植科技创新沃土。”常州经开区科技金融局局长沈钱巍说。
“去年,我公司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80多万元、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50多万元……”细数税惠红利账,何珂欣喜道:“这些实笃笃的政策优惠减轻了公司资金周转压力,也激励着我们加速技术研发,健康向新、稳步发展!”
据常州经开区税务局介绍,今年新入选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共享受减免所得税7500多万元,其中因研发加计扣除减免企业所得税超过5000万元。足见这些企业形成了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中不少企业处于本省细分行业第一的位置,他们是区域产业甚至是全国细分产业进一步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在自己所处的细分领域拥有话语权的这些企业,正是经开制造转型所急需。常州经开区要真正成为苏南智造新高地,这些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他们也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这样的企业越多,供应链才能最终实现自主可控。” 常州经开区经发局副局长李滨说。
资金之外,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个性烦恼,常州经开区有“一对一”指导。得知企业股改上市的意愿,近日,常州经开区税务局组织“IPO税援团”对华旋进行了定向走访,面对面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并针对前期收集的企业7方面14个重点涉税问题,开展了个性化、定制化的专项辅导。
华旋只是众多被扶持企业的缩影。主动靠前服务的“一小步”,是让企业安心谋发展的“一大步”。常州经开区经发局多次邀请市级专家为企业“靶向会诊”,找准企业痛点,优化解决方案。同时根据先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的规划路径,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完善寻找发现、孵化培育、扶持壮大机制,不断加强优质企业梯队培育能力,此外,该局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帮助企业积极“上云”,持续增强中小企业发展韧性和活力。(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