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删了、不改了,不写了!《红楼梦》八十回,够了、足够了!”曹雪芹发出心满意足的慨叹,十二金钗手持风筝的身影消失在漫天风雪中,恍若十二仙子归位,天地间只剩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台上台下,大梦初醒。

  6月7日-8日,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端午佳节,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出品,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市玄武区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联合出品,南京市演艺集团及旗下南京市越剧团制作的诗韵越剧“金陵三部曲”第三部《织造府》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成功预演。

  原班人马倾力打造,续写“金陵三部曲”诗韵篇章

  在诗韵越剧“金陵三部曲”的前两部中,《乌衣巷》描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的魏晋风流人物,《凤凰台》以爱为载体,探索“诗”在生命中的意义,作为“金陵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织造府》以回归戏曲本体的演剧形式,塑造一个全新的曹雪芹的人物形象,打造曹雪芹与红楼儿女的梦幻空灵世界。

  该剧延续了诗韵越剧“金陵三部曲”原班主创团队:一级编剧、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曹禺戏剧奖”获得者罗周担任编剧,一级导演、著名京昆武生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翁国生担任导演,“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李晓旭领衔主演,作曲吴小平、白晶,唱腔设计杨晓海,舞美设计盛小鹰,灯光设计杨庆锦,服装造型设计王笠君等原班主创续写新篇,此外还有多媒体设计郭金鑫,舞蹈设计马涛、周杰等全新加盟,作品延续了前两部剧的诗韵风格,打造干净、唯美、写意的《织造府》世界。

  创作期间,剧组还邀请了红学专家、南大中文系教授吴新雷,南大文学院副院长苗怀明,江宁织造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晨等专家为剧目题材和剧本创作论证把关。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越剧表演艺术家竺小招作为艺术指导为该剧保驾护航,以及“梅花奖”得主李敏、陶琪,国家一级演员徐云秀,越剧研究者陈震等行业专家为演员提供指导。剧目海报中的“织造府”三个字,则是出自于南京大学人文社科高级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兴无之手。

  传统文化之美注入年轻化表达

  相传,写完《红楼梦》前八十回后,曹雪芹曾重返金陵,那一次返还故乡后发生了什么?越剧《织造府》以此为切入点,讲述了曹雪芹完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后,后四十回却迟迟不能定稿,为开茅塞,他南下金陵、重访旧地,不期魂穿梦回,行游书中。

  大幕拉开,越剧《织造府》的舞台上演着观众从未看过的红楼故事:著书人曹雪芹穿越到自己笔下,与书中人发生对话。林黛玉满心欢喜的死亡、薛宝钗洞彻自省的选择、老太太唱起了《好了歌》;而《葬花词》,在戏曲舞台上,第一次被以男腔吟唱——这本是曹雪芹的心声手笔。

  《织造府》和“金陵三部曲”前两部作品一样,舞台呈现样式依然追求流畅、空灵、写意、诗化的感觉。但与前两部戏不同的是,《织造府》需要在突破镜框式戏曲舞台的崭新舞美结构上呈现出多维的时空变换。为此,导演翁国生带领主创团队做了多次研究尝试。舞台上,《织造府》使用了大量多媒体投影,与舞美设计风格相互呼应,来帮助呈现人物内心的外化,以及构建曹雪芹穿书后如梦似幻的唯美世界。

  舞台上,演员的表演结合舞美景观的多元变化,逐渐将落魄、孤寂的中年曹雪芹通过“穿书红楼”,以曹雪芹的视角与书中儿女对话,安顿书中儿女。而剧中由年轻靓丽的新生代旦角演员们饰演的十二金钗,也贯穿隐现于全剧始终,营造出飘逸唯美、似梦似幻的书中红楼意境,带给观众不同以往观剧体验。

  百花齐放展现越剧传承发展勃勃生机

  《织造府》的台前幕后,汇集了一支朝气蓬勃的青年人队伍:85后剧作家执笔,85后主演领衔,90后幕后工作人员参与创作,05后新生代惊艳亮相……年轻的剧组团队为传统戏曲注入属于青年人的激情与活力,让越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此次在越剧《织造府》中挑梁饰演曹雪芹的,是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李晓旭。剧中初上场时她还是人到中年,悲凉落魄的曹雪芹,魂穿书中后,她又是有着贾宝玉肉身、曹雪芹灵魂的穿越人物,全剧几度舞台时空和人物状态的切换,体现了她不俗的人物塑造能力。“泪尽”一出中,曹雪芹对林黛玉的大段唱词,“只消一面,便是一世;只消一眼,便知是你”,激情中有意蕴,细腻中有震撼,唱出了“从古至今、天上人间,第一件称心满意的事”。

  李晓旭的表演引人入胜,新生代“十二钗”的表演也十分亮眼。这一批平均年龄十八岁的演员自2022年起进入南京市越剧团实习,在南京市委宣传部的关心指导之下,在剧团的有序传承培养之下不断成长。《织造府》创排期间,南京市越剧团特别邀请竺小招、石小梅等戏曲艺术家对青年演员从塑造舞台角色的能力、整体舞台表演节奏把控等方面进行专业辅导,邀请著名昆剧演员徐云秀对演员身段进行着重训练,并根据每个演员主工流派不同,分别邀请了王派“梅花奖”得主李敏、戚派唱腔研究者陈震和袁派“梅花奖”得主陶琪等业内大咖分别对“林黛玉”殷春蕾、“薛宝钗”王柯边和“妙玉”佘颖进行一对一指导。《织造府》的创排过程非常高强度,经常是一天三班连轴排,“孩子们都非常争气,咬着牙默默承受住了我这‘魔鬼导演’一遍又一遍的折磨。”谈及青年演员,导演翁国生非常欣慰,“我觉得这些孩子都是非常有灵性、有天赋的可造之材,非常用心用功,我对她们的未来充满期待。”

  在量身打造的剧团培养计划和强有力的主创团队传授打磨之下,《织造府》不仅一如既往地展现出南京市越剧团高水准创作演出水平,还展现了其“越经典·越青春”的传承创新,以及南京戏曲文化人才传承培养的勃勃生机。

  本次《织造府》的演出同时也是“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演出活动。演出当天,南京市越剧团还为戏迷准备了一个小“彩蛋”。演出现场,花香满溢,这是来自浦口响堂的栀子花。2019年起,响堂村的栀子花采摘后交由中小学生上街公益义卖,义卖所得用来改造边远乡村校园。《织造府》的舞台上,曹雪芹不忍花朵一样的红楼儿女零落成泥,舞台下,剧组希望赠人栀子,亦有余香。栀子花也被称为“端午之花”,此次南京市越剧团“越经典·越青春”党建品牌携手“爱心栀子花”公益项目,采购了一批栀子花赠予前来观看《织造府》的观众,并在现场设点供志愿者义卖。此次义卖售出的每一朵栀子花,收入都将用于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田家寨小学排水管网改造及操场平整。

  南京市越剧团表示,接下来将积极吸纳各方意见,精心打磨诗韵越剧《织造府》,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力作。据悉,该剧预计将于8月在南京正式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