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抵押物、没有担保,难以从银行贷款……对于回乡创业的农村青年来说,融资难是堵在创业路上的一座大山。在江苏淮安,这些农村青年创业路上的痛点、堵点,正一步步被打通。

  “多亏农行‘及时雨’,一下子帮我解决了创业难题。”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高镇两淮村年仅35岁、刚从当地农行拿到20万元“新农菁英贷”的农村创业青年刘大胜,十分感激地说。

  大专毕业的刘大胜,在南通一家装饰公司做过工人,在淮安市区4S店当过销售员,与同学一道在昆山又打拼了几年,结果也没积攒多少钱。2023年春节,目睹身边的同龄人在惠农利农政策引领下,一个一个都富了起来,他借鉴邻村的成功经验,便回乡注册成立天牛农牧有限公司,从事鸡、鸭、鹅养殖。今年1月,他根据刚签订的《购销合同》,计划投入45万元增加土地承包面积、扩建养殖棚、采购饲料等,但仍有20万元资金缺口一时无法落实。

  正在刘大胜四处奔波之际,农行江苏淮安淮阴支行“进村入户”青年服务队得知这一情况,通过内部上下联动、外部横向协同,由省农担公司提供担保,借助“新农菁英贷”优惠政策,不失时机地将所需资金发放到这位农村青年手中。“按照正常生长周期和市场价格,4个养鸡棚、8个养鸭棚、3个养鹅棚,除了养鸡收入,每年可出售成品鸭3批6万只、鹅两批2万只,年收入可达440万元,剔除人工、运输、购买幼苗以及饲料等成本,当年可挣80多万元。”刘大胜充满自信地说。

  据悉,“新农菁英贷”是农行江苏分行、共青团江苏省委和省农担公司为扶持辖内18至45周岁的农村青年创业发展、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而量身打造的一款专属信贷产品,主要用于从事粮食生产、果蔬茶种植、水产畜禽养殖等农林优势特色产业,农资、农机、农技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农业科技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家庭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相关的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具有范围广、免抵押、额度高、周期长、费率低、放款快等特点。

  面对农村青年回乡创业等实际,农行江苏分行紧跟党和国家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主动构建由团委牵头、普惠金融事业部适时跟进的运行机制,提前谋划金融服务方案,推动“青字号”金融产品下乡,在广泛了解农村青年创业金融需求基础上,紧紧围绕农情、农时、农事与农需,组织青年志愿者、青年服务队走进乡镇、街道宣讲“新农菁英贷”信贷准入条件、优惠政策和办理流程,借助“进村入户”金融服务活动,逐户建档、建好台账、精准对接,通过加快申报进度、加大投放力度,聚力打通金融服务农村创业青年“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农行江苏分行将始终牢记服务“三农”的责任和使命,坚持横向联动、纵向协同,面向农村创业青年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耕深耕农村金融市场,探索建立跨行业、深层次、全覆盖的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体系,激发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青春动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的金融力量。(石砚 胡尚君 陆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