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为系统回顾过去一年来医院科教工作成效,科学谋划下一阶段科教工作任务,加快推进临床创新研究成果转化落地见效,举行第十二届科技大会暨“南通大学—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临床创新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南通大学校长杨宇民,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控局局长吴徐明,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林伟出席会议,院长王以浪主持会议。

杨宇民、吴徐明共同为“南通大学—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临床创新研究中心”揭牌

  杨宇民充分肯定医院近年来在项目申报、论文发表、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尤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他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校院合作、推进科技创新提出三点意见。

  以事业成败、医院兴衰的认识,在科技赋能中敢为人先。要坚定开放协同理念,推动校院形成“双高”共同体。要注重技术和制度的全方位创新,培植科技创新土壤。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支撑医疗技术的提升,努力创建成为“临床与科教同行、务实与创新并重”的研究型医院。

  以服从规律、遵循逻辑的思维,在人才驱动中大显身手。要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驱动,把激励作为调动各类人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把考核评价作为强化人才管理的重要指挥棒,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科技协同创新机制。

  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的举措,在科技攻关中勇攀高峰。要以成立临床创新研究中心为契机,聚焦妇幼健康关键领域,加快构建校院协同的临床科学研究体系;以成立联合实验室为导向,开展联合攻关,构建互惠共赢的资源共享机制和充满创新活力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吴徐明围绕如何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三点要求:以科研能力提升为中心,构建科创发展“大格局”。加快创新拔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更多柔性人才培养试点,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组建临床、基础研究、保健等为主的科研团队,加快培养具备医学、生物学、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抓手,促进协同发展“大合作”。夯实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基础,打造各亚专科与相关学科参与的“1+N”学科群。立足南通地区少子化和老龄化叠加困境,围绕胎儿医学、出生缺陷防治等学科的发展趋势,探索学科融合发展实践;以临床转化为重心,搭建集群科研“大平台”。加快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积极拓展医教研产融合通道,构筑医教研产共生平台。加大对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的基础研究与创新,加强高水平科研产出成果转化。

林伟围绕加强新时期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工作作指导讲话,提出要以创新理念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技术创新,争取在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领域实施一批高等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以人才为本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引育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学领军人才,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多学科背景、复合型的青年科技人才。以协同合作共促医院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院校建立紧密联系,推进医研企协同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临床应用等环节的全链条创新。

  党委书记蒋银华作年度科教工作报告介绍说,以人才为本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引育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学领军人才,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多学科背景、复合型的青年科技人才。  以协同合作共促医院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院校建立紧密联系,推进医研企协同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临床应用等环节的全链条创新。学(专)科建设取得新突破。三代试管技术获批试运行;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特色专科、2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新增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十四五”科教强卫创新团队。人才队伍建设激发新活力。入选省第6期333高层次人才和省妇幼保健重点人才培养对象各1人;市第六期“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才8人,第三层次2人。市青年医学专家2人,市青年医学重点人才8人。科技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全年获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50余项;获省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3项、获市新技术引进奖19项;发表SCI论文31篇。接轨上海工作取得新成效。2023年,市级认定柔性引进人才7人;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在胎儿医学、复发性流产等领域开展合作;先后成立“儿童血液病工作室”和“生殖外科名医工作室”。(妇保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