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6月19日电(李南丹)又到一年春茧开秤收购时,今年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的春茧质量、单产和收购价格均超去年,当地蚕农喜获丰收。

  桑园面积4万多亩,养蚕农户2万多户,蚕桑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富安镇自古就有栽桑养蚕的传统,被誉为“中国茧都”。该镇深入推进“龙头企业+村集体+家庭农场+规模大户”规模养蚕模式,积极构建产加销、贸工农、科教研、休闲农业旅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畅通联农带农致富路径,蚕桑产业链条不断拉长。2023年,富安镇蚕桑及茧丝绸产业产值达10.82亿元。

  精养细管喜获丰收 春茧吐出致富丝

  6月初,全国最大的茧站之一——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安茧丝绸”)富南茧站全面开秤收购。收购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蚕农们满载“硕果”前往交售。一篓篓形状饱满、颜色雪白的蚕茧摆满茧站,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收茧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富安镇春茧收购现场 新华网发(陈泽浩 摄)

  “今年行情特别好,一张种产量在90-100斤,收入在32万元左右。”养蚕大户赵荣华足足拉来两卡车鲜茧,一边指挥运茧车开进茧站绿色通道,一边算着“丰收账”。

  富南茧站站长许德庆表示,尽管今年蚕桑生产遭遇气温偏低等不利因素,但蚕农在蚕业合作社和当地重点企业的指导下,对桑蚕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精管细养,喜获丰收。

  作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全国蚕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近年来,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富安镇持续加强蚕桑示范基地建设,突出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富安镇春茧收购现场 新华网发(陈泽浩 摄)

  绿桑染富安,银茧铺富路,一堆堆雪白的蚕茧子,撑起了群众增收的钱袋子。据悉,今年富安镇共发放春蚕种3万余张,张单产50.1公斤,春茧单价每公斤68-71元,张平收入3700-4000元,亩平收入7400-8000元。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打开致富新“丝路”

  传统蚕桑生产是个辛苦活儿,如何充分利用好现代科技,开辟致富新“丝路”?富安镇坚持科技兴蚕,以机械化、智能化为关键抓手,加快推进蚕桑产业科技创新。

  “富安全力构建‘政校企’科技创新推广新模式,与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等合作成立蚕桑科技创新联盟,加快蚕桑产业‘机器换人’。”富安镇政府副镇长沈兆龙表示,富安在强化蚕种质资源保护和地方品种资源保护的同时,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蚕种创制能力,此外还推动桑树品种迭代,加快选育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高品质草木桑树的研究、引进和推广。

富安茧丝绸织绸车间 新华网发(陈泽浩 摄)

  走进富安茧丝绸织绸车间,一排排机器不停地运转,一根根蚕丝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快速穿梭,工人们在机器旁来回检查。

  富安茧丝绸业务涵盖茧、丝、绸生产、加工、销售。近年来,富安茧丝绸持续推进茧丝绸生产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蚕种、蚕茧、生丝等主要产品质量获得广泛认可,截至目前,6A级生丝占国际市场的40%。

  “我们用‘一根丝’走向世界,致力于让蚕农充分享受到茧丝绸产业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富安茧丝绸董事长卢克松表示。

  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 “编织”致富新篇章

  初夏时节,富安镇阡陌桑园果桑基地里,连片的桑叶青翠欲滴,紫红的桑葚挂满枝头。该园区建有果桑科技馆、蚕趣馆、观桑亭、蚕桑及茧丝绸产品体验中心、茧丝绸文化馆、蚕丝被加工展示中心等,供游客观赏游玩,感受阡陌桑田风光,体验果桑采摘乐趣。

富安镇阡陌桑园 新华网发(陈泽浩 摄)

  富安镇充分挖掘地域特点和乡村多元价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加快桑茶、桑面、桑酒、桑肴以及茧丝绸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积极探索发展集商、养、学、 闲、情、奇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新模式,促进蚕桑三产融合。同时,加强对蚕桑丝绸生物质资源新功能的研究开发,探索蚕桑丝绸在大健康产业、功能食品、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富安蚕茧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桑葚、桑茶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如今,富安桑蚕产业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沈兆龙表示,下一步,富安将从保护现有优质桑蚕茧丝生产资源和丝绸文化根基角度出发,对传统蚕桑产业优势区在用地指标、资金政策上予以支持,以持续推动蚕桑特色产业发展。鼓励蚕桑和茧丝绸企业充分利用好相关政策,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