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修好了,我们的心也放下了。”近日,睢宁县古邳镇苗庄村前刘组的刘国庆望着新修缮的水渠感慨地说道。

  苗庄村前刘组水渠全长300多米,是全组300多亩农田的供水灌渠。在前刘组,村民们种地除了看天,也得看“水”。这个水就是前刘组沿用多年的水渠,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渠段淤堵、损坏,造成农田不能正常用水、排水。

  夏收前,不少村民找到苗庄村两委反映水渠的问题。“村两委一定想办法尽快将水渠修缮好,不影响前刘组的夏种。”村党总支书记李兆海肯定地表示。

  李兆海带领村两委人员到前刘组实地察看渠道淤堵、损坏情况,仔细核算所需费用。前刘组需清淤渠道130米、修补50米,想要彻底清淤、修缮,需要对水渠两旁的树木进行清除,这肯定会和村民产生矛盾,且人工和物料也是一笔开支。

  苗庄村决定召开协商会议,集群众想法力量,办好民生实事。5月25日,苗庄村召开了前刘组灌溉水渠渠道清淤、修补协商议事会议,参会人员有苗庄村两委成员、前刘组的村民代表、协商议事委员。

  “清淤、修缮水渠不仅需要租赁挖掘机,还需要请人干活,同时要清理影响渠道的两旁树木。”协商委员宋振龙表示。

  “可以由村里出挖机和材料费用,村民可以以工代资,共同修好水渠。”村民李丰年说。

  经过近2个小时协商,大家达成一致意见:涉及到去树的有8家,由村两委入户协调做工作,村民可以以工代资,共同修好水渠。

  5月28日,前刘组灌溉水渠清淤、修缮正式启动。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清淤和修复,疏浚渠道,有利于周边田地发展和恢复生产种植。前刘组村民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水渠清淤、修缮以来,共有参与群众25人次。6月10日,前刘组灌溉水渠清淤、修缮全部完工。

  截至6月15日,古邳镇镇村两级召开了79次协商议事会议,有2370人次参与到镇级和村级协商议事平台,解决各类问题80余件。镇村两级在协商结果落实上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其中群众出资占30%,群众以劳代资占20%。

  “睢宁县古邳镇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睢宁县古邳镇统战委员荣浩表示,古邳镇始终坚持发挥好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协商议题的提出到协商结果运用整个闭合回环的全过程,有效提升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群众不再是旁观者、评论者,更是基层治理的实际参与者。(赵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