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根丝”牵动投资竞速,“新三样”推动出口倍增

  项目涌热浪 淮安逐新行

  仲夏时节,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满载粮食、钢材、煤炭的船只南来北往,一派繁忙。日前,“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淮安,感知“运河之都”的产业脉动。

  资金、人才、技术等发展要素的集聚,物流、产业政策的比较优势加持,正让“淮水东南第一州”铺陈开高质量发展图景。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淮安去年平均每天开工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目前在建百亿级工业项目超12个……

  “新三样”打开增长极

  2023年,淮安市规上工业企业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产值增长51.9%;“新三样”产品出口27.6亿元,增长332%,增速居全省首位。今年一季度,“新三样”产品出口21.8亿元,增长1058.8%。

  光与电的高效转化,在这片投资热土上催生无限潜能。2022年9月,天合光能与淮安“第一次牵手”。如今,天合光能淮安基地已连投5期。整个项目占地约2469亩,计划总投资300亿元,囊括了高效光伏电池和大功率光伏组件、新一代高效光伏电池生产、光伏用单晶硅片等项目,成为天合光能在全球最大的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制造基地。

  “什么费用都可以砍,但研发投入绝对不能砍。”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说,创新引领是第一发展战略和核心驱动力量。截至今年3月底,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205GW,相当于9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量。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吴群介绍,天合光能淮安基地采用矩形硅片电池技术,具有转换效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单片组件功率达到690W水平,业界领先的技术赋予产品全球竞争力。

  重特大项目落户具有风向标意义。随着阿特斯新能源产业园、淮安合源锂创固态电池10GWh智慧工厂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投产达效,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淮安强势占领“新三样”产业风口。去年,淮安正式成立市“新三样”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编制《“新三样”产业研究报告》,梳理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产业链各环节招商目标企业供县区、园区精准招商。

  “龙头项目对一个区域的产业体系建设起到关键作用。淮安及时抓住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遇,围绕光伏产业打造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的根植性、竞争力都会得到进一步提升。”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陈英武认为,这对淮安发展其他新兴产业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根丝”牵起千钧力

  从常州中天长江码头,经京杭大运河,停泊盐河畔中天淮安码头,一件件原材料盘条在这里开启智能生产的“奇妙之旅”——经由机器人“穿针引线”化作绕指柔。成品钢帘丝登上集装箱,再度经运河出发,至连云港、上海港开启“出海之旅”。

  5月27日,中天钢铁淮安基地一期全面建成并逐步投产。项目总投资202亿元,占地2802亩,共建设6个生产分厂,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超高强精品钢帘线基地。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超2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7800余个。

  近日,首批5000吨原材料叶蜡石,自厦门经南通,江海河联运抵达淮安港,运往中国巨石淮安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巨石淮安基地是2023年涟水县引进的重特大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全球首个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规划总投资超百亿元。

  项目逐水而来,考量的有物流成本,更有营商生态。4月24日,位于淮安洪泽的台华新材绿色多功能锦纶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年产6万吨PA66差别化纤维项目试生产成功。“从签约到开工仅用70天,从开挖第一铲土到建成投产仅用14个月。”台华新材(江苏)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刘崇山为“洪泽速度”点赞。

  传统产业是制造业的基本盘,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淮安市锚定作为众多产业基础的“三根丝”——钢帘线、玻纤丝、锦纶丝,持续招大引强,确立了汽车制造、建筑、化工、纺织等行业细分市场的优势地位。一季度,该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7%,高于全省增速7.8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1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0.4%。

  让每一根丝发挥带动区域发展、产业升级的千钧力,淮安各区县均制定“三根丝”三年行动计划。淮阴区提出,力争到2026年钢帘线规上企业突破20家;洪泽区聚焦锦纶、涤纶、芳纶“三纶”,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化纤丝产业集群。涟水县做大做强纤维新材料产业链,发展覆铜板和印刷电路板、汽车用复合材料、风电用复合材料等,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

  “一条链”带动“火一片”

  在淮安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个个硅片经过12道工序“变”成太阳能电池片。该工厂总投资130亿元,是目前全球单体面积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N型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也是涟水空港产业园招引的第一个百亿元项目、第一个新能源项目。

  从2008年在上饶设厂,2018年布局滁州,2022年来淮安投资扩产,作为行业“老兵”的捷泰新能源顺利穿越市场周期。“关键是手握核心技术,拥有一批中坚研发人员,这是制造业的核心。”淮安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健说,早在2021年,他们就在同行中率先布局N型TOPCon电池,先人一步,走对了道路。为企服务的“涟水速度”又让企业如虎添翼——捷泰项目签约51天后开工,一期投产用了151天,二期投产用了120天。

  “一企带一链,一链火一片”,捷泰新能源成了涟水空港产业园招商的核心吸引力。涟水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王秀夫介绍,原本“空港很空”,迎宾大道上只有一家生产包装盒的企业。如今亨芯石英、睿晶石英、众力光伏组件等一批产业链项目纷至沓来。今年2月,又一家百亿元链主企业——阿特斯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目前,这条大道两侧已初步形成石英、电池、组件、边框等光伏全产业链条。

  “新质生产力包括科学家的创新力、企业家的创造力、政府的服务力和产业的发展力,这4个能力结合在一起,将会爆发出很大的能量。”陈英武表示,淮安在后面“三个力”上很有特点,特别是政府的服务力让人印象深刻。天合光能、捷泰新能源、中天钢铁等项目都创造了淮安“加速度”,成为城市营商环境最亮丽生动的名片。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驱动,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在淮安,向新而行、突破攀升,百亿领航、十亿带动、亿元支撑的项目矩阵正激起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后浪。(仇惠栋 陈海霞 洪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