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北郊的劳山脚下,坐落着一座行知园,“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安息在这里。

1927年,陶行知辞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职位,在这里创建“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探索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开创中国新教育改革之先河,成为我国乡村师范教育的发祥地和近代中国教育家精神的策源地。这所学校便是南京晓庄学院的前身。

近百年来,南京晓庄学院传承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校训,“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风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向着“新时代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奋楫前行。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

“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

在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园师德教育馆的墙壁上,展陈着一张陶行知先生创校时所发的招生公告。这张《南京试验乡村师范招生公告》里明确写着,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公布的考试科目有:农夫或木工操作一日、智慧测试、常识测验、作文一篇、五分钟演说。还特别声明,“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来!”

1917年,年仅26岁的陶行知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紧张地收集资料,准备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那时的中国,全国有三亿文盲,七千万儿童无法接受教育。积贫积弱的国家渴望人才,渴望更多的海外留学人员回来报效祖国。

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的郭秉文是陶行知的师兄,也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学博士。他给陶行知去信,力邀他回国任教,实施教育救国。陶行知毅然决定放弃未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提前回国,在回国的轮船上就立下志愿:“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这也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的思想进行改造,提出“生活决定教育”,强调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以生活为中心,以社会为课堂。

他的理想,是通过培养一批具有“康健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乡村教师,以实现他“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宏愿。

  

  南京晓庄学院创校之初的劳动教学场景复原模型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方法。他认为,教、学、做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教学做合一”,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力的社会人才。

  

  南京晓庄学院师德教育馆馆藏的劳动工具实物

在劳山脚下,陶行知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实验,例如:将生活场景引入教学中,将农田、工厂、社区等作为教学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师能够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把功课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  

传承发扬“行知教育精神”

学校要培养怎样的人?陶行知提出,一是“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二是“整个的人”,要求有健康的身体、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职业;三是“主人”,教民众联合起来做主人;四是“健全的人格”,包括私德和公德、知识技能、强健的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五是“有创造精神的人”,他主张儿童的世界,要由儿童自己动手去创造。

建校97年来,南京晓庄学院为社会培养输送了约20万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瑞清、吴邵萍等杰出校友为代表的数万名中小学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和教育管理者。

晓庄学院行知园师德教育馆馆长何文秋从学校毕业后就留校工作,至今已有30年。他对行知教育精神有很深的理解和体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国家倡导的这‘四有好教师’精神的源头,就是行知教育精神。”何文秋说。

何文秋表示,除了陶行知,蔡元培、赵叔愚、陈鹤琴、黄齐生、陈志潜、杨效春、秉志、江问渔、张宗麟、田汉等一大批名师先贤曾在此执教。他们都秉持着教育救国、教育报国、教育强国的理念,为晓庄师生做出了表率。1930年,学校被查封以后,创校3年培养的200多名学生,其中绝大多数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如今,行知教育精神已成为南京晓庄学院的立校之本。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学校每年组织学生拜谒陶行知墓、举办陶行知思想相关讲座;成立陶行知思想宣讲团,开展校情校史宣讲活动等,让学生深入了解陶行知的事迹和思想。

2022年3月15日,在建校95周年校庆日,“陶行知先生”雕像分别在南京晓庄学院方山、莫愁两个校区揭幕。雕像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教授亲自设计、创作,展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家形象,也激励着学子们传承发扬行知教育精神。

在97周年校庆之际,学校专门成立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研究基地,深入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2024年3月15日,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研讨会在行知园举行,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和师生代表共同探讨如何传承与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践行教育家精神。

南京晓庄学院校长张志华表示,晓庄是扎根乡村教育百年实践的坚守者、弘扬陶行知教育家精神的排头兵、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要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全方位贯彻到师资队伍建设全过程、渗透至人才培养各环节,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集成度的学科成果、高显示度的人才培养成效,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家精神弘扬好,以实际行动更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新时代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立足师范、面向乡村、聚焦基础教育,打造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晓庄办学百年实践的基本定位。从陶行知先生创办学校,到南京晓庄学院成立,再到如今学校的一系列改革发展,南京晓庄学院始终立足目标定位,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培养出一大批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和各类专门人才,他们中有不少人奔赴乡村和边远地区,成为行知教育精神忠实的践行者,光大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张策华说。

  

  2021年建成的师德教育馆展陈了1600多件珍贵文物史料

多年来,南京晓庄学院坚持培养一流本科人才。近年来,小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旅游管理、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英语、物流管理等9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各类省级专项品牌专业7项。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深度参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高等教育类)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5项,获批4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7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

学校致力“学术晓庄”建设,充分发挥学科科研引领作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发布国内第一本教师教育蓝皮书《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系统提出了推进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确立了以教师教育为主体,以新文科和新工科为两翼的三大学科体系,持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培养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与学术团队,注重科研产出能力,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科研实力,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此外,南京晓庄学院秉承“大爱、奉献、担当”精神,坚持深度融合战略,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2019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教育厅签约共建南京晓庄学院,打造江苏领先、全国一流的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全国一流师范类院校。2021年在晓庄校区(行知园)内建成全国第一家师德教育馆,以“四有好教师”为设计思路,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展陈了文物、史料1600多件。陶老师工作站暨南京市中小学学生心理援助中心,是中央文明办设定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南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院是南京市首批重点新型智库,96111热线获评“最专业可靠中国心理热线”。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南京晓庄学院提出,到2035年将建立起完备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成省内一流、国内外知名、对南京区域发展有重要贡献率的高水平大学。学校将持续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发扬大爱奉献担当行知精神,努力培养更多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张本甫 报道员:李震 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