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扩大制度型开放上率先取得新突破——

  涓滴入海,潮涌扬帆激动能

  江潮流长欲入海,浩浩荡荡。站在连云港港区向西眺望,万吨巨轮接连靠泊,吊桥繁忙运转,中欧(亚)班列呼啸而过……每一次风帆鼓起、每一声汽笛轰鸣、每一回车来货去,都显示着江苏联通世界的速度和决心。通江达海、内联外畅,铸就江苏“逐浪开放”的内核与基因,一组数据是有力印证——今年前5个月,江苏外贸实现进出口总值2.22万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2%,增幅较全国高2.9个百分点。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江苏人听得亲切、干得有声响,坚持不懈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去年7月,总书记考察江苏,赋予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这一重大任务……殷切嘱托转化为强大动力,江苏紧紧抓住制度型开放这一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所在,持续发挥以开放促改革的重要作用,树标准、降成本、聚资源,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价值链。

  树“高”标准

  驱车驶过南京江北新区星晖路,远远就能看到一处红色网格交织的建筑群,这里是生物医药研发的“加速器”,承载着生物诊断试剂、生物治疗等研发兼轻型生产类项目。几乎每隔几周,这里就能“长”出一种新药。

  新药“催化剂”从何而来?改革发轫,规则、规制、管理,为创新开路,为开放加速——

  由于通关难、周期长、进口慢,药品原料曾经是影响新药研发进度的最大变量。“与全球新药上市拼速度,但凡一步慢,之后就会步步慢。”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进出口商务部负责人王薇,想到当时面临的焦灼依然面露紧张,“从填报通关单到等审批结果,整个实验室都在翘首以待,研发人员通宵达旦抢出的时间常常被耽误在原料来的路上。”

  今年1月15日,一项新制度“刷新”研发进度条: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开创生物医药“白名单”制度,进入“白名单”的生物医药企业无需向海关提交材料即可办理通关手续。药品进口时间从8天缩短至1天,为王薇实验室的同事们“抢”到一周“黄金时间”。

  摸着石头过河,迎着朝霞追赶。大力度改、下决心破、加速度创,江苏自贸区憋着一股子韧性和闯劲。“‘江苏自贸区人’都充满不断改革的紧迫感。”省自贸办的一位亲历者谈及,始终走在开放前沿的江苏,在申请、规划时就明确自贸区差异化发展思路,逐步形成有特色、有联动的新格局,因地制宜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产业。截至2023年,江苏自贸试验区共总结形成300余项制度创新经验案例,其中25项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137项在省内复制推广。

  改革的脚步拓展着机遇的疆界,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一片片改革“试验田”育出一处处开放“新高地”——

  今年4月初,全球首条绿色负碳产业链在连云港徐圩新区盛虹石化拔地而起。这一条“链”上每一刻都在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石化释放的二氧化碳,被精准捕捉,再与氢气相互作用,形成绿色甲醇,这股“新绿”可以用于制造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光伏膜材料。“这样的技术每年可间接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相当于种植3.7万公顷森林。”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技术中心副总经理李秀洁告诉记者,企业从2018年就开始进行“碳捕捉”的升级改造,在生产过程中耦合利用多种能源,进而实现能源结构低碳化。

  绿色产业链背后,是新质生产力赋能。而加快扬帆出海,仍需向内破题。不久前,全球首个“碳关税”即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试运行,江苏以“高标准”力争“大市场”,积极为企业谋划“绿色账本”。《江苏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出台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完成400个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

  从前创新产品就是突破,如今可以创立标准,主导全球行业话语权。改革大潮中的新生事物大多蕴藏着来自一线的智慧与实践,一项标准引领,一条产业出海:徐工首次在全球范围内确定机械产品数字化手册构建规则,一经发布就被英国、荷兰等国采用为国家标准,并被欧盟作为数字化文件要求的标准依据。随着手册质量的不断改善,这一“标准”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千万元、间接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降“低”成本

  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过程中,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愈发融为一体。如何挺进改革深水区?江苏将落脚点放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上,企业出海更轻快,经济动能更澎湃。

  一批二手汽车从日本大阪港发出,经连云港过境发往二连浩特口岸,一路直奔蒙古乌兰巴托。“从船上卸下到装上火车,前后不到15分钟。”3月21日上午,中哈物流生产操作部经理陈军在货轮停靠处看着手表计算时间。这是连云港港口首次在国际过境集装箱业务上尝试“船车(站)直取”模式。按照这一模式,货品过境时间从4天缩短至1天,效率提升75%,每个集装箱可节约费用60%左右。在保障中欧班列快速通行的“接力赛”中,铁路、海关和边检部门协作,实现“三步走”并“一步跨”,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

  至今年6月底,累计开行突破1.6万列!江苏中欧(亚)班列“跑得快”的背后是体制机制的不断破题。补强物流短板,江苏已有5个设区市开行中欧班列的“连续班列”。“江苏最大的班列特色优势,就是内外统筹、陆海互济,通过连云港、南通、苏州等节点城市,实现海运和铁路的高效联运,为当地产业的发展提供新通道。”省发改委“一带一路”发展处处长成海燕说。

  对标国际贸易规则,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江苏好物”加速驶向“全球市场”,中国与世界经济“双向对流”——

  货都“卡”在仓库里,分秒之间都“淌”着损失的钱。伟越电器销售总监王松柏向如皋海关寻求帮助,关员即刻指导企业使用保税仓储,将产品先行出口至保税物流中心仓库存储,再根据国外客户计划,二次出口至国外。保税仓储制度为江苏制造销全球“保”住了成本,也带来了底气。护航“外贸”破浪出海,江苏省内8个综保区拓展保税维修业务,11个综保区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出口业务,市场采购的“江苏模式”推广至全国6地,货物出口168个国家和地区。

  一条黄鳝,从孟加拉国“游”到江苏人的餐桌要多久?答案是12小时。抵达省内工厂,切片、去骨、修整边角、清洗后上浆滚油、包装打包出货,半天就可以进入江苏周边大型商超和餐饮企业。“在南京禄口空港口岸,每周约有6班次全货机搭载生鲜产品入境,我们在全关范围内发动干部职工组建查验专班,所有生鲜产品落地后两小时内进行查验。”南京禄口机场海关动物检疫学科带头人朱康说。

  吸“聚”资源

  开放,寓意着“出发”,也意味着“汲取”,在与全球竞争合作过程中,我们不断求新求变,也在激励自身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相辅相成。

  “读懂”新加坡,在学习借鉴中消化、吸收、再创造,这是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后来居上的秘诀。“在正式招商引资之前,必须将设施一步到位建设好,这让习惯于‘边规划边建设’的我们很难理解。”一位参与工业园区筹备工作的人员回忆,当年新方提出,要让园区具备防淹能力,按此要求,需多支出30亿元。“直到1998年的那场洪水下,园区却是汪洋中的一片绿地,园区人这才开始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一步到位后,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成本成倍增加和效益降低的恶性循环。”

  30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吸引外资项目5000余个、实际利用外资超400亿美元。多年来,园区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24次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130多项先行先试政策,构建起“精简、统一、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机构——这是园区的“发展底盘”。

  三十而立的苏州工业园区是江苏改革争先的一个缩影。我们依然走在改革的路上,学习并继承着开放的智慧与勇气——

  当前,江苏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标是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未来还将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为江苏汇聚全球资金、技术和人才,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在双向开放方面,过去江苏开放主要是向东,以出口贸易、引进外资为主,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内外联动、东西互济、进出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副省长方伟说,江苏对外交往活跃,与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363个友好城市,总量全国第一。

  发展经济,除却内部对于经济制度的改革,吸引资本进驻也是重要一环。江苏是外商投资最密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全省现有4.3万家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400家在江苏投资,外资企业在江苏累计设立395家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293家研发中心。

  持续以改革促开放赢发展。今年1月1日,《江苏省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条例》正式施行,这部地方性法规立足江苏实际,专门设置章节强调优化服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为引进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才提供签证、落户、医疗、社保、税收、住房等便利服务,让在苏投资的外商不“见外”。

  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全面开放、高水平开放、共赢开放,江苏正立足“五个开放”,不断以更大的改革魄力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对江苏而言,应变求变和改革创新早已成为常态。今天的江苏,依然以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向“新”求变的志向更加高远,向“新”而行的步伐更为铿锵。(王梦然 宋晓华 林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