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31日,陪伴了游客23年、中华恐龙园内最经典的游乐项目——穿越侏罗纪正式谢幕,引发了大批游客的不舍与期盼。如今,升级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据悉,穿越侏罗纪2.0版本将呈现六大亮点。

  亮点一:扩容量 每小时800人共同穿越

  改造后,游客载具将从每船4人改为每船16人,项目容载量从每小时约200人提升到800人以上,大大缩短排队时间。同时,项目改造设计中还特别将游客互动和环艺共享作为一个重大课题研究,以期给游客带来更丰富的体验感受。

  亮点二:增互动 每个人都是守护迪诺大陆的勇士

  为了让所有游客都能全面参与体验,新的穿越侏罗纪项目在有限的7100㎡的室外空间内,不仅合理规划了激流勇进的河道、站台及排队区域,还设置了船行动线和步行动线两套游客参与体系,完全颠覆了上一代项目在游客互动方面的局限。在船行动线中,将为游客徐徐展开一段恐龙人联盟探寻火龙石的艰险旅程,通过充分运用创新技术与多媒体设备,将蕴含着“爱让希望永存”的故事线贯穿全域。在步行动线中,利用冲出区的水面及水道下部空间,环绕布置了戏水休闲广场、架空人行步道、滨水观景台、互动水枪及岩洞探秘等丰富的体验设施,让船上游客与岸上游客形成不同方式的共享。

  亮点三:丰景观 让穿越更多元

  秉承“景观功能化、功能景观化”的设计理念,穿越侏罗纪在改造设计过程中,运用了许多借势造景的手法,不着痕迹地弱化景观与功能的边界,带给游客沉浸式的体验。如将架空水道的下方空间开发为岩洞探秘的体验通道,将建筑屋面改为兼具观景和外摆功能的休闲空间,将沿线的花池与休息设施融合,将架空步道下方的灰空间改做恐龙驯养的主题场景,将水处理机房的内院操作空间,打造成为了一个在绿化掩映中的原住民院落,若隐若现的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在这基础上,还嵌入了包括一个中型的主题餐厅、主题商店、商亭等多处商业设施,真正的把一个项目转变成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区域。

  亮点四:丰视觉 让感官更沉浸

  在传统的假山塑石、仿真植物灯环艺造景的基础上,新的穿越侏罗纪项目利用巨型环幕、嵌入式视频等现代多媒体技术,配合动态雕塑、奇花异草和环境特效的综合应用,让体验的场景整体“活起来”,最大尺度地还原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侏罗纪世界场景。

  同时,为了实现多媒体场景与船行速度的完美匹配,恐龙园集团设计团队与设备单位共同进行了多次验证,最终从都江堰和滚水坝等水利设施中得到了灵感,在水道沿线合适的位置增加水道闸板,通过控制闸板的开合来调节特定区段主水道的水流速度,最终实现船行速度的控制。

  亮点五:强沉浸 无边界水道让船行“真起来”

  同样是激流勇进项目,但相较于传统的裸设备,本次设计过程中恐龙园集团设计团队与设备厂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论证,通过针对性策划设计和设备运行轨迹的优化,在最大程度地契合恐龙馆及周边场地现状的前提下,企图带给游客一个真实的船行体验。仅在河道断面上就进行了多轮设计优化,不仅模拟了宽窄相间的自然河道,让游客能够更好地沉浸在“真实”情境中,更用无边界水道的方式确保在宽窄不一的河道平面基础上能够有稳定的水流保证船体按照预设的轨迹正常行进。

  亮点六:巧呈现 垂直提升技术让空间“大起来”

  由于穿越侏罗纪项目倚靠中华恐龙馆而建,室内体验区的面积仅有2200㎡,传统的斜坡提升最终无法实现直线提升14.8m高度的运行需求,垂直提升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设计过程中,多次优化了提升机的位置,在确保有效运行、维护便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将水道的布置贴合现有建筑轮廓,丰富体验时长。体验设计上,也通过环艺措施弱化设备的机械结构,借助固定的造景和跟随平台同步移动的造景,共同将提升的过程转化为场景体验。

  穿越侏罗纪的升级迭代,无疑又是一次恐龙与科技的碰撞。二十多年来,恐龙园集团持续深耕“恐龙”IP,推动文化创意与科技深度融合,以出色的研策力、落地力、运盈力,让创新思维与文化基因耦合互融,以熟稔于心的匠造技艺,锻造一个个“有中生新”的传世佳作。

  穿越侏罗纪将秉承“延续经典、融合创新、适度建设、增强互动”的设计原则,于2025年9月与大家焕新见面。更大、更优、更好玩的中华恐龙园,也在一直成长,不怠前行。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一场美好的重逢。(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