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南通瑶华纤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包包棕色棉短绒经过除杂、蒸煮、漂白、烘干等“美妆”工序,陆续变身为白得发亮的精制棉。可别小瞧这不起眼的白色絮状物,它曾是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点火器元件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硬核产品助力大国重器出征的背后,科技创新是绕不过的关键词。今年以来,在围绕新质生产力的竞速比赛中,江苏如东通过技术攻“尖”、产业向“新”、生态强“基”,加速汇聚“科技向上”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数据显示,今年1-8月,如东已招引科创项目102个,同比增长43.7%,创历史新高,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3%。

  专精特新队伍加速扩容

  精制棉主要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建筑、军工等行业,其质量关乎产品整体性能。瑶华纤维瞄准客户对稳定性、柔韧性的要求,反复锤炼新技术、新工艺,生产出的精制棉聚合度误差值保持在100厘泊以内,产品远销韩国、泰国、意大利、德国、丹麦等国家。

  40年专注“干一件事”——研发生产精制棉,瑶华已成长为中国精制棉国家标准起草单位。“目前,公司尖端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80%。”公司董事长鲍爱明说。

  近年来,如东遵循企业成长规律,建立起“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全力助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截至目前,如东已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家,另有250家企业列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专精特新如东军团正加速扩容。锻造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技”,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不仅成为如东创新活动的引领者,更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推动者。

  如东联亿机电有限公司专注各类铝壳产品的研发和“智”造,全年能够“吐”出480亿只电容器外壳,产能规模位居全球前二;江苏诺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新材料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生产的5G高频高速覆铜板相当于一张普通A4纸的厚度;江苏湘园化工有限公司手握单项冠军产品,聚氨酯扩链剂产销量占全球总量约60%;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造供应商,被工信部列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如今,在全球大市场中,“如东制造”日益成为不少人的“必不可少”。

  产业向新攀高以质谋远

  “智慧大脑”精准安排生产工序,机械臂灵活挥舞、高效上料,智能立库自动完成分拣……位于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的江东科技有限公司,依靠智能制造技术,每分钟下线60公里特种光纤,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点检效率提升50%。

  从大量动用人力的传统生产线,到聪明高效的智能工厂,近年来,如东牢牢把握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逐步凝聚起向智造强县迈进的硬核实力。

  “在生产车间,我们能真切地触摸到新质生产力的脉动。”爱朋医疗生产运营部高级经理翟小晶说,公司的鼻腔护理喷雾器智能制造车间引入ERP、MES系统,可实时监控产品批次状态及设备运行情况,产线生产效率提升约37%,每天可生产4万瓶鼻护产品。

  机器换人,数据换脑。如东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型迈出坚实步伐,截至目前,已建成1家国家级智能示范工厂、7家省级智能示范工厂、28家省级智能示范车间、49家市级智能示范车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

  一边是既有企业加速升级“焕新”;另一边,如东将“新”项目招引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生命健康等“3+4+2”产业体系,瞄准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全力开展科技招商工作。今年以来,艾通华、江苏多源、嘉辰生物、朋远医疗等超百个优质项目陆续签约落户,创历史新高;昆宇电化学储能、恒诺新材料、国机巨电半固态电池等一批高科技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如东特色产业集群注入强劲活力。

  “我们有信心带动储能相关产业在如东地区的发展,助力如东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人才落户如东。”昆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贺鹏信心满满,昆宇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业从事锂电储能一体化研发与生产,已积累各项发明专利超300件。

  软硬并重优化创新生态

  招引科创项目超百个,高新技术企业达27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四成……今年以来,如东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高速运转,除创新创业活力充分涌动外,如东·上海大零号湾离岸孵化器(科技创新中心)的建立启动也是一大亮点。

  据悉,该平台将重点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丰富的科创资源,加强上海与如东在人才、资本、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多触点互联、互通、互动,不断推动优质科创项目在上海大零号湾成功孵化、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如东,助力如东科技创新升级、现代产业转型。

  “新”的关键在于创新驱动,“质”的锚点在于高质量发展。在“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的强劲势头下,如东除了与兄弟县(市、区)拼项目、拼招商,更在创新提档“竞”位上下苦功。

  “我们通过建平台、育主体、优环境,着力优化创新生态,努力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如东县科技局局长邵亚红表示,该县正全力推动国创中心绿色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大零号湾离岸科创中心、洋口化工中试基地等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形成资源要素“双向开放”、产业科技“双向融合”的发展新模式。

  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如东坚持把企业放在“C位”,出台《如东县高企培育库管理办法》《如东县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等系列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如东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4家。今年1-7月,该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24.37亿元,技术合同输出达61亿元。

  打通堵点、卡点,让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今年,如东研究出台科技创新激励政策18条,组建“科小二”狼性服务团队,深入一线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精准化服务,打通服务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科小二”服务团队已走访企业80余家(次)。(徐书影 裴昱 孟再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