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小学开学首日,一系列新变化备受期待——

  新课程新教材,打开育人新境界

  9月2日,在南京市小营小学开学典礼上,学生与智能机器狗互动,感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范俊彦 摄

  9月2日,宿迁市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暨洋河新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揭牌主题活动在洋河新区初级中学举行。活动通过现场和直播的方式,组织万名师生、家长同上“开学第一课”。 杨群 万程鹏 摄

  义务教育新教材全面使用、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开始实施……今年秋季新学期,江苏各地中小学迎来一系列新变化。开学首日,当中小学生们带着一个暑假的收获踏入校园、开启新的学习成长之旅时,学校也做足准备,不断创新和提升育人理念,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的时代新人。

  奥运风劲吹,

  从体育中汲取成长力量

  “运动点燃热爱,新的学年、新的起点,希望力学的‘小米粒’们心怀热爱、追逐梦想、坚持不懈、奋勇向前、力学报国、努力奔跑,让我们在成长之路上也能成为自己的冠军!”9月2日,南京市力学小学开学典礼现场,奥运冠军盛李豪录制的视频一经播放,瞬间点燃现场氛围。

  在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启迪分校开学典礼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蹦床冠军陆春龙成了特邀升旗手。“在蹦床上,每一次跳跃都需要勇气,因为只有敢于尝试,才有可能达到新的高度;每一次跌倒都需要有从头再来的决心,因为只有直面困难,才能看见战胜困难的希望。”用自己最熟悉的蹦床运动,陆春龙鼓励孩子们敢于拼搏,不怕失败。

  在游府西街小学,不少班级的开学第一课同样围绕“奥运”展开。在四(7)班进行的奥运精神分享会上,学生吴谢可吉讲述了奥运冠军全红婵的故事和带来的启示,“就像她站在跳台上寻找完美的入水角度一样,我在学习上也是坚持不懈,为了解开一道数学题,我连续钻研了3小时,题目做出来的成就感就像夺得奖牌一样珍贵。”“体育运动是为了更快乐、更健康、更团结,这三个词不仅是我们对新学期的美好期许,更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态度。”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党总支书记万代红表示。

  “新的力量,总是带来新的可能。巴黎奥运会上,我们以最具象化的方式,看到了什么是青春的无限可能。”开学典礼上,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夏广平感慨道,它是20岁的潘展乐,帮助中国队改写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历史的神奇逆转;是19岁的盛李豪,在射击场上展现出远超年龄的冷静与从容;是18岁的邓雅文,面对三次人生转折后,用一枚金牌让更多人认识了自由式小轮车这一极限运动;是16岁的体操小将张怡涵,用比赛中溢出屏幕的活力与自信,让人相信体育的最大价值在其本身……

  乘着奥运风,为学生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开启活力新学期。今年我省推行实施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如何更好落实已经纳入学校的新学期计划?“如果我们能把体育本身内蕴的教育力量挖掘出来,用体育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无疑是对‘少年强则国强’的最好诠释与延伸。”南京市力学小学党总支书记李琳说,从体育中挖掘儿童成长的力量,也是新学期力学小学从体育组到各科教师都要思考的课题。“每天一节体育课,期待真正让孩子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心理更加阳光。”体育课数量增加了,学校场地够不够用?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校务委员赵昌竹介绍,学校地处闹市区,拟与周边体育场馆合作,拓展学生运动空间。

  据了解,新学期南京市将选择4个区进行试点“每天一节体育课”,分别为鼓楼区、栖霞区、六合区和溧水区,另外,其他区也将有30%学校参与试点,到2025年秋季学期做到全市所有小学全覆盖。扬州部分小学已经开始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计划。扬州市竹西小学副校长汤雯雯介绍,新学期学校将开展每天100分钟体育强身健体计划。在淮安,不仅在体育课时上做了“加法”,在内容设计上更是丰富多元。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教务处主任何晔介绍:“新学期我们对课表进行优化调整,开设趣味田径、快乐体操、课间操、轮滑、乒乓球等学校特色体育项目。”

  科技感十足,

  “大咖”引路点燃科学梦想

  “很多人问我,你每天做那么多科研工作累不累?我都会告诉他们,不累!因为这些科研工作都是我喜欢的,它就像吃饭一样,变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2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牌楼校区举行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逐梦科技强国”的开学典礼,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与同学们一起共话科学。

  看完少先队员暑假中科学探究项目的精彩展示,段进赞赏道:“大家开展的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还与现代科学的发展融合接轨。”段进表示,他愿意成为孩子们“探索科技世界路上的一个引路人”,也希望新学期中老师和家长多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因势利导,让孩子将科学追求融于日常生活。据介绍,南师大附小今年除了在不同年级开展多主题的科技创新项目,还会将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项目“和鸣”研发推广为面向全年级的普惠课程。

  南京市第九中学的开学典礼上迎来了校友、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夸父一号”首席科学家甘为群教授。“为了摘掉没有太阳探测卫星的帽子,中国整整等了将近50年!发射中国的太阳探测卫星可以说是我一生的追求。”在分享“夸父一号”诞生的故事后,甘为群寄语同学们,要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赶太阳”,“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为照亮未来之路的光芒。”

  在无锡,以“青春筑梦,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搬进了“原力—85”火箭“心脏”的诞生地——无锡东方空间航天动力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无锡、延安、兰州三地的中小学生线上线下共同观看。上飞公司技能大师胡双钱分享了自己坚守“造飞机”梦想、用踏实劳动铸就“中国梦”的故事。三地学子还分享了暑期科学实践经历,在梁溪空天产业展示馆探究火箭的研发、总装与发射,在宜兴概念水厂探究污水的处理与循环利用……“我喜欢物理,立志就读航空航天类专业,为祖国尽一份力。”“我要珍惜每分每秒,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听完课,同学们收获满满。

  邀请科技“大咖”,激发青年学子的科学兴趣和追求。南京市中华中学校长朱征介绍,新学期,中华中学高一新生将聆听南京大学教授开设的科普系列讲座,今年新增的“南大卓越班”还将获得南大10位成长导师的指导,在导师指导下走进高校实验室,学习大中衔接课程,同时分组深度访谈10位南大院士,让中学生零距离感受院士的学术风范、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

  用好新教材,

  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4年秋季学期,基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编制的新教材将开始投入使用,并逐步铺开,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新一代教材。

  这一轮新教材修订的编写理念、素材选择、编排方式等,突出强调“育人为本”“素养导向”,明确提出每个学科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实践,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多位老师表示,用好新教材,需要逐步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初一语文备课组长李璐介绍:“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修订的原则是守正创新、稳中有进。比如‘活动探究单元’的新增,我们这学期在教学中将以活动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等项目,形成一个读写互动的学习系统。”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信息科技教研组长王伟分析,信息科技新教材明显在技术应用方面有所加强,例如让学生亲身体验人机交互、美化处理图片、制作数字小报等。“可以说是‘科’与‘技’并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既要注重科学原理的传授,也要注重技术应用的培养。”

  同时,新版信息科技课程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注重项目式学习,并将学习内容与具体生活情境结合,“比如在‘认识数字身份’一课中,我们要让学生们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哪些场景会用到数字身份,探讨数字身份的信用价值,引导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也要遵守相应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

  学生思维发展关系创新人才的培养。南京市力学小学副校长帅莉认为,从2022年国家推出的义务教育新课标出发,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变革,用三句话就能囊括精髓——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以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三者又分别对应着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建模能力。

  “虽然对小学生来说,当前没有建模的要求,但教师其实要形成这样的意识去引导孩子,因为这才是数学最本质的内涵。”帅莉说,这对于教师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帅莉认为,新课标的理念如何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是当前面临的新挑战,不能再用过去的理念教授新的教材。

  据了解,9月开始,南京市教研室和各区教师发展中心还将发动专家,围绕教材编制的理念、在教学中应如何落地等问题,对一线教师进一步开展培训,指导教师教学,把新课标的理念落实进课堂,将该让孩子动手操作的内容,充分交给孩子操作与体验。(杨频萍 李睿哲 葛灵丹 程晓琳 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