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作为一名党员,还是要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徐州市泉山区段庄街道城西社区,78岁的退休老党员邓德升正和小区“银发”队伍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城西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年人多、老旧小区多的社区,总面积0.2平方公里的地方常住人口3583人,其中老旧小区4个。由于建成年代较久、基础设施老化、居民自治参与不足,使得老旧小区治理面临多重困境和阻力,如何实现让社区从“面子”到“里子”的幸福升级,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解决老旧小区治理难题,推动居民自治,城西社区组建了这样一支充满活力并饱含爱心的队伍——“红米银发”志愿服务队。他们是一群老当益壮、发挥余热的退休老党员;他们热心公益,关爱困难邻里;他们是众多居民中的一群普通“老人”,他们又是众多普通“老人”中最亮眼的存在。数年如一日,他们默默地为社区贡献着微小又磅礴的力量,在小区治理、议事协商、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方面发挥余热,实现了老旧小区由“乱”到“治”的完美蝶变。
“‘老’党员们有经验有威望,个个身怀绝技,他们敲得开门、谈得上话、办得成事,处理问题的方式更能得到居民的认可。现在小区卫生环境差、车辆乱停乱放、邻里矛盾等问题都解决了许多,住在这里真是越来越舒心了。”城西社区居民陈娟大姐满脸笑意地说。自“红米银发”志愿服务队组建以来,“老”党员们通过面对面了解群众需求,积极协调,成功化解房屋漏水、邻里矛盾等纠纷26起,并开展专题党课学习、志愿服务活动、家风故事分享会等,积极为居民搭建起百姓需要、人民满意的“连心桥”“民生桥”“幸福桥”。
近年来,城西社区党委充分挖掘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银发”资源,创建“银发人才”库,以“同心服务365行动”为主线搭建多元服务平台,动员退休老党员们发挥余热,带头当好政策宣传员、民情民意收集员、邻里纠纷调解员、群众事务代办员、精神文明引导员,以实际行动传递着志愿“微服务”。同时充分发挥老干部党员“传帮带”作用,紧密贴合小区居民实际,征集梳理“微心愿”清单,通过定期上门探访、电话微信问候等形式“点对点”认领,开展志愿帮扶服务,小区大小事情都能看到银发志愿者们活跃的身影。“以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契机,走访慰问小区残疾儿童、困境老人,让老人们感受到守望相助的浓浓温情,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也很乐意为居民服务。”社区老党员黄治刚说。
“安装充电桩是挺好的,但是居民都觉得小区适合安装的位置少,改造的数量是不是可以减少几个”“168号楼前的公共晾衣杆布局不太合理”“上次义剪理发活动很多老人来晚了没剪到,能不能再开展一次”……立足“协商议事”阵地,老干部党员和居民代表纷纷建言献策,积极商讨社区事务,提供“锦囊妙计”。目前,社区已完成沿街门面房改造成口袋公园、小区摊位升级成环保驿站等为民实事23件;开展义剪、义诊类便民志愿服务活动22场;征集到老小区改造、改善小区环境情况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20余条。
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更突出“银发力量”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余热”,进一步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今后,城西社区将不断扩大党建‘红色朋友圈’,力促党建工作与治理工作深度融合,构建社区与企业、支部与支部、支部与党员‘多维’党建模式,发挥‘红米银发’志愿者退休不褪色的精神,用银发人才‘小齿轮’撬动基层治理‘大转盘’,实现‘1+1>2’的治理新成效。”城西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僮珀表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个个默默奉献的“银发”志愿者成为一道道特别的风景线。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社区的和谐稳定贡献了力量,绘就“老有所为”的最美篇章。(段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