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以捕捞为主转向多产融合,“海上牧场”稳步走向深远海

  连云港加快建设江苏“蓝色粮仓”

  眼下,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州湾畔“海上牧渔城暨深海围栏”一期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深海围栏上端的钢结构部分已经制造完成90%,年底开展海上施工。”8月22日,江苏海上牧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国说,一期项目将在秦山岛东侧15海里处建设18万立方米的围栏式养殖平台,待三期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投放绿鳍马面鲀苗1080万尾,年产量300万斤,产值1.5亿元,还可以打造鱼、贝、藻、参等多营养层级的综合养殖体系。

  海洋渔业转型,是连云港推进海洋渔业迈向深远海的重要一步。坐拥196公里海岸线、160万亩沿海滩涂和7516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连云港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特色亮点鲜明、发展前景广阔。坚持陆海统筹、走向深蓝、创新驱动,连云港加快形成近海向远洋、捕捞为主向多产融合转型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模式,奋力打造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建设全省重要的“蓝色粮仓”。

  连云港是传统的海洋渔业大市。“海州湾渔场盛产紫菜、黄鱼、带鱼、梭子蟹和中国对虾,今年上半年,不包含远洋捕捞,全市的水产品总产量就达到24.04万吨,增幅13.51%,在册海洋渔船1652艘,数量全省第一。”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相关负责人丁艳峰说,但近岸近海养殖空间日趋饱和,依靠科技走向深远海,是必然选择。

  走进江苏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生产线上,来自南极的磷虾粉经过提取、精滤等工艺,流淌出红褐色的澄澈虾油。以连云港为基地,该公司使用国内第一艘、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南极磷虾船“深蓝号”捕捞,实现我省远洋捕捞“从无到有”的突破。

  对渔业资源的高值化、产业化应用,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市、区科技局支持下,我们顺利与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对南极磷虾开展功能肽靶向水解、活性功能、功能产品复配等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以南极磷虾为原料的调味品、营养添加剂、化妆品,延伸拓展南极磷虾产业链条。”江苏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福江说。

  建设国际活鲜保税集散中心、海上万亩牡蛎园,探索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4座渔港被认定为国家中心渔港、一级渔港……连云港加快推进陆域、近浅海和深远海三大板块协同发展,打造现代海洋渔业全产业链。

  用海更要护海。海州湾海洋牧场是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自2015年设立以来,便承担起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重任,2022年,秦山岛东部海域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以海州湾海洋牧场为例,人工鱼礁建设规模超过40万空方,建成海洋牧场调控面积170多平方公里,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产卵场和栖息地,增殖放流鱼、虾、蟹等各类苗种超过40亿单位,有效促进了生物多样性恢复。”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海洋牧场管理科科长伏光辉说,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鱼礁区投礁后年平均生物量是投礁前的5—8倍。

  连云港不断加强海上执法力量和装备建设,全力保障渔业安全生产。在全省率先建成小目标雷达自动识别系统,为海上执法、安全生产、搜救指挥等提供精准化、智能化服务;常态化开展打击涉渔“三无”船舶联合行动;全面实施渔业互助保险,互保展业额连续5年全省第一;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运输环节非法使用药物行为。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与连云港市政府签署共同推进连云港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推进连云港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在资源配置、项目安排、资金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助推连云港在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渔港经济区、远洋渔业、渔政执法管理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为全省海洋渔业发展探索经验。(吉凤竹 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