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妙笔生金砂”志愿服务队积极申报由团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面向全省高校开展“手绘乡村”主题墙绘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省级团队之一。历时2个月,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团队成员家乡宜兴市丁蜀镇洋渚村,通过实地走访考察、田野调研、手绘乡村文化墙、志愿宣讲等形式,深刻了解家乡文化内涵,让家乡的文化从“纸上”到“墙上”,用心讲好家乡文化故事。

  访乡音乡韵,寻文化宝藏

  调研阶段,团队成员分三组对丁蜀镇洋渚村展开田野调研。7月初,团队成员通过线上座谈、观看、研究村庄宣传片、纪录片的方式,与村委会成员进行沟通,了解村委会对墙绘项目的期望和要求,以及村庄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7月18日,团队成员前往洋渚村进行实地走访,观察乡村的自然环境、建筑风格、道路布局等,了解到洋渚村利用地域特色大力发展的紫砂、陶艺制造业的故事,以及建设洋渚现代产业园等村落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及规划,并以此形成包含主题、构图、色彩、风格等要素的墙绘素材库。

  (丁蜀镇洋渚村风貌)

  7月25日,团队成员再次前往洋渚村,学习从洋渚村走出的一批艺术、医疗领域人才的先进事迹,深刻领悟洋渚村村民们从事紫砂产业的工匠精神和勇于站在时代潮头的创新精神。同时,与村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对乡村文化的了解程度,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期望和建议。

  (顾景舟作品展示馆)

  最终在与洋渚村村委的共同商定下,确定位于洋渚村党群服务中心附近、篮球场边的法制宣传廊为绘制地点,此地是村民们日常活动时的必经之处,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就此团队成员们基于前期调研,开始设计绘制效果图。

  (确定绘制场地)

  传文化基因,绘文化符号

  洋渚村作为以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产业紫砂壶制作为特色的村落,属于典型的鱼米之乡,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团队成员基于调研,本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思考,深入挖掘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师顾景舟与洋渚村本地的制陶故事,结合紫砂壶制作流程,设计画面以紫砂壶为主题,将紫砂壶的泥土质感、精雕细琢的工艺以及文化内涵融入到画面中。经过与指导教师、村委、村民的座谈后,团队成员在设计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最终确定设计图稿,力图全方位展现紫砂制作的“前世今生”。

  8月3日至10日,团队成员入驻洋渚村,顶着炎炎烈日,开启实地绘画。正式绘制前,考虑到墙绘的持久性和维护,团队购置了适合的墙面处理的保护材料。绘制现场,团队成员们或蹲或站,一笔一画地认真描绘,墙绘表现的紫砂壶等文化符号与村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吸引驻足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强烈的共鸣感,也激发了村民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绘制现场)

  (绘制结果)

  开志愿宣讲,话乡村振兴

  实地绘制的一周里,村里的小朋友们也来“凑热闹”,他们拿起哥哥姐姐的画笔,也希望“讲述”自己和洋渚村的故事。为此,团队成员联系村委,由墙绘到手绘,开展一次面向青少年的垃圾分类手绘课堂,以此提高青少年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参与度。

  (手绘课堂和作品)

  手绘课堂上,队长侯幸孜先为村里的青少年们讲解垃圾分类的要点以及这次社会实践中大家喜欢的颜料、画笔应该如何使用等关键点。小朋友们拿起画笔,将垃圾分类的概念融入到他们的绘画作品中。这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还增强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手绘课堂,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还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郁王 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