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南京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在江宁校区体育馆举行,议程包括第一阶段的庆祝大会和第二阶段的创新发展大会。

  上午9时,庆祝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兰青致欢迎词。他代表学校,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兰青书记指出,南医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百姓水深火热的危难时刻,从首倡医政、服务大众,到抗战西迁、爱国护校,从积极投身新中国医学教育建设,到乘着改革开放春风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创造了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也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建校90年来,学校坚持德术并重,精育英才,始终将人才培养置于最根本、最重要的位置;坚持医防结合,建峰筑原,始终心系大众健康;坚持心怀家国,行健不息,始终抱有炽热的家国情怀,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走出了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医科大学的道路。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学校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一流学科、一流附属医院和一流办学条件,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在建设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医科大学新征程上全力奋进。

  高校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致辞。她指出,南京医科大学自建校以来,坚守医学教育初心,勇担时代健康使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两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共同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与蜕变,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合作,推动了双方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搭建了重要平台。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并进,深化合作,积极探索医学教育改革新模式、新路径,积极将办学治校与服务国家的使命融为一体,为推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校友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顾东风致辞。他向母校90周年华诞献上诚挚热烈的祝贺,感谢母校的培育和恩师们的教诲。他表示,南医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科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在各类重大卫生事件中勇担使命,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彰显南医智慧。希望母校承薪火之志,洞明医道、以医济世,用掷地有声的回答诠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胸怀“国之大者”,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同向同行,在强国征程中焕发时代光芒;引领创新之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努力攻克生命健康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国际合作伙伴、美国心外科专家麦克·杰·卡麦克(Michael Jay Carmichael)致辞。他表示,南京医科大学在医学教育、创新及科研贡献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南京医科大学名誉教授,在过去的长期合作中,既让中美两国的医疗人员交流专业知识和经验,也分享各自的文化体验,双方的合作促进了两国医学的进步,这一伙伴关系催生了新的观点、创新和实践,丰富了中美两国的医疗服务。希望未来可以携手并进,共同成长,在合作的道路上谱写出新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视频讲话。他指出,进入新时代,南京医科大学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勇立潮头,取得了显著成就,发挥了医学资源优势,展现出使命担当,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启了“双一流”建设征程上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面向未来,希望学校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努力攀登医学人才培养新高峰;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着力铸就医学科技新高地;勇担社会服务使命,积极贡献服务“健康中国”新力量。全校师生、医护员工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步伐,为实现特色鲜明“双一流”医科大学建设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南医力量。

  学校大学生艺术团“医馨”朗诵团带来诗朗诵《医脉相承》。青年学生代表满怀热忱,慷慨激昂地诉说学校九十年办学的光辉历程,唱响南医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启航华章。

  随后,南京医科大学创新发展大会在江宁校区体育馆举行。校长胡志斌作题为《坚持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加快建成特色鲜明“双一流”医科大学》的高质量发展报告。他表示,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南医始终秉承育人初心,传承发扬办学特色,坚持科技服务健康,秉承家国情怀,在奋斗与贡献中与国家同向,在创新与发展中与时代同行,走出了一条以医济民、以学报国的办学之路。他从坚持思政领航、筑牢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学科建设、建强科研平台、强化有组织科研、大力实施临床提升战略、全力推进校地融合发展、奋力擦亮社会服务品牌等方面,全面回顾了学校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成就。他强调,迈向新征程,南医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者的殷殷嘱托,传承固本、创新强基,加快教育、科技、人才联动贯通,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双一流”医科大学,聚焦新医科建设,提升医学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医学人才中心;坚持向新而行,以科技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需求导向,坚持以新致远,坚持转化赋能;扎根中国大地,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争创临床医学高峰,深化校地共建共赢,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立足新发展起点,学校将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抓机遇、促改革、谋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学校新的更大贡献。

  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林涛致辞。他指出,校地双方在教育发展、卫生健康、医疗服务、防疫应急、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科研成果转化、附属医院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共建硕果。希望以南京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为新起点,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以及江宁区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紧扣生物医药等产业方向,持续深化全方位的校地合作,不断加强精准化服务保障,更大力度推动学校创新资源就地转化,助推南医大全面打造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医科大学。

  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盛蕾作为校地合作单位代表致辞。她表示,“十四五”以来,校地双方高起点推动南医大常州医学中心、常州校区、第三附属医院建设,高强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科创平台建设、产教融合赋能等领域协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希望校地共同书写南医大常州校区发展新篇,共同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等工作机制,倾力打造“新医科人才培育示范”新高地;共同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合作实践,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广泛覆盖,积极塑造“校地合作医卫提升”新典范;共同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程,携手共绘“产学研协同融合”新画卷,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合作院校代表、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致辞。他表示,东南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渊源深厚、区位相近,两校守望相助、携手共进,围绕学生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合作、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内容,开展全面互赢合作,共同推动医工结合战略,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和良好的合作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两校强化使命担当,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服务民族复兴,继续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双向赋能,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携手推进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讲话。她高度赞扬了南医人传承博爱奉献的家国情怀以及在医学、教育、科研和医疗、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并从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的角度,对学校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更多拔尖创新医学人才;二是要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三是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贡献南医智慧。希望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勇担使命,积极作为,为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常进视频讲话。他对南京医科大学的办学成就和蓬勃发展表示肯定。希望南京医科大学立足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全力推动学校事业创新发展,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要坚持内涵发展,推进多学科协同发展,打造更多的医学优势特色学科;积极推进转移转化,将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强化产教融合发展成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沈洪兵讲话。他表示,作为南医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为学校近年来取得的高质量发展成绩感到自豪。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疾控局推进的相关重点工作,他就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医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加强医学生人文法治教育,强化遵纪守法意识;二是要大力培养立足基层和顶尖创新人才。织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培养好百姓健康守门人,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注重培养兼具临床、预防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着眼全球科技竞争,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致力于培养国家急需的领军人才,聚焦医学科技领域创新与战略问题,推进卫生健康科技自立自强;三是要坚持结果导向,推进医学教育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抓好强化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强公共卫生教育两方面;四是要深入推进医教协同。高校需重视与属地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沟通,优化招生专业与规模,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11月5日发现的编号为346150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医大星”。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吴雪峰现场宣读国际命名公报,并向校长胡志斌颁发“南医大星”命名证书。

  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缨讲话。她肯定了学校九十年来扎根江苏,在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生物医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医学人才。徐缨指出,新征程上,南京医科大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新医科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医学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复合型医药卫生人才。聚焦改革与创新,持续推动“双一流”建设,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指引,统筹医学教育、科技、人才及体制机制改革,紧跟医学前沿,依托学科优势,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强化医学科研成果转化,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为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坚持融入江苏,服务江苏,更好助力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医教研资源综合优势,主动服务健康江苏、健康中国战略,强化校地融合、校际联动、校企合作,深化医教协同,加强医防融合,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全省人民生命健康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田天 郭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