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淮安市清江浦区黄码港作业区的建设现场,站在高耸的港机上眺望京杭大运河,一艘艘满载粮食、钢材、建材、集装箱的货船川流不息,随着黄码港即将全面运营,越来越多的货船将涌入通航条件好、装卸效率高、综合物流成本低的黄码港进行装卸中转作业。

  去年以来,黄码港产业园围绕“依托黄码港,规划建设长三角北部食品加工和粮食储存中心”发展定位,按照“以港兴产、港产融合、前港后产”发展模式,着力推进“数智化”物流建设,打造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三链融合”的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建设京杭大运河“百亿级物流”特色产业园区。

  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产业园的发展蓝图给出了答案。一方面,黄码港建成后将拥有2000吨级泊位13个、1000吨级杂货泊位16个,年设计通过能力1660万吨,航运范围覆盖“四省一市”。另一方面,园区通过构建集码头装卸智能化、统计过磅无人化、运输过程可视化、安全管理预警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体系,作业效率比传统方式大幅提升。此外,园区规划建设完善的公路、铁路、水运集疏运体系,能够吸引更多的航线集聚、增加挂靠频次、集聚运力资源,实现“物流成本最低”,赢得更多发展优势。

  为进一步发挥黄码港的区位优势和规模优势,上半年,区属国有公司与江苏省运河航运有限公司在园区共同成立并运营江苏黄码港数智科技有限公司。走进公司办公区域,一块数字化大屏上实时显示各类信息,汽运、水运业务的交易分析以及平台货源结构、累计货运量等平台最新数据一览无余,真正做到“观一屏而晓全局”,通过一套管理系统完成统筹调度、运单审核、运输监管、费用结算等全局服务管理。

  作为黄码港物流中心项目的重要载体,该公司依托水运优势,重点发展智慧物流(包括汽运、水运、多式联运)、智慧商贸、再生资源监管等业务,通过“互联网+”无船承运、无车承运以及车、船后市场等服务体系,实现线上交易、线下服务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目前平台共有注册船舶20000余艘,注册车辆1000余辆,可提供运力4000万吨,平台日均流转货物超过60000吨,业务范围覆盖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等十七省四市。

  “我们将船、货、港、企等基本信息互联互通,提供一站式智慧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为货主、企业降本增效,也为船东、司机降低空载率,促进物流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双向提升,推动物流向着智慧化、绿色化发展。”公司副总经理王灏介绍,除了煤炭、化工盐、钢材和卤水运输等主要业务,公司持续开发拓展新业务。当前合作单位包括益海嘉里、苏盐井神、苏粮集团等本土企业,还和沙钢集团、中国华能、浙江物产等多家国内行业龙头保持长期密切合作。

  据悉,企业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核心技术,加速打造线下“船来船往、车来车往”,线上“数来数往、钱来钱往”的一体化运营新模式,通过智能调度、实时监控以及业务跟踪等功能,能够精准匹配车、船、货物等服务需求,还能收集货源、运输轨迹、用户信用评价等信息,为物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从而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政府机构、企业及个体用户提供定制化运输解决方案和智慧物流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份,企业与中国银行淮安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淮安清江浦支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淮安分行、紫金财产保险淮安中心支公司等多家银行、保险公司进行签约,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将围绕“产业为体、金融为用、产融互动”原则,进一步加强合作协同,以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赋能实体经济,为片区产业发展和金融创新、形成数字化产融结合的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多力量。(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