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微笑天使”数量增 青头潜鸭频现身

  “水韵江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秋风习习,气温渐低,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一批批迁徙候鸟。10月18日上午,湿地公园的生态监控画面中出现一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琵鹭,它们正悠闲地在浅滩漫步。10月以来,公园已陆续观测到斑嘴鸭、普通鸬鹚、豆雁等候鸟活动。

  新济洲是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洲。2000年,出于防汛需要,江宁区对新济洲3000多名居民实施生态移民。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全文说,近年来通过生态修复,公园湿地率从39.98%上升到69.9%,良好的湿地生态为候鸟提供了高质量栖息地,多年观测数据显示,东方白鹳、普通鸬鹚、白琵鹭、花脸鸭、罗纹鸭等水禽在公园范围内已形成稳定越冬种群,数量均超过全球区域种群数量的1%。

  新济洲是我省不断推进生态保护的生动缩影。江苏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组分齐全,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宝库,同时以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6%的人口,产出了超过全国10%的经济总量。多年来,江苏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路径。

  目前,我省有陆栖脊椎动物62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二级113种;高等植物3700余种,其中林业部门管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缕梅、金钱松、独花兰等15种。我省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推动20个省级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建设,建成3个国家级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发布了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和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指导物种分级管理与精准监管。

  为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2013年,江苏先行先试,创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出台《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及配套政策。2018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江苏印发《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划定8大类407块8474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在严守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2020年,省政府又划定省级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将22.49%的陆域面积严格保护起来。

  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6月5日,《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我省先后制定修订近20部相关地方性法规,涵盖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物种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等诸多领域。

  “微笑天使”江豚在长江江苏段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活跃区域由部分江段扩大到南京至南通整个江苏段;青头潜鸭、震旦鸦雀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在我省多地频频现身;银缕梅、香果树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群和分布区逐渐扩展……我省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目前,全省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11个,整合优化后将为144个,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不断拓展。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江苏省“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山水工程”,邵伯湖西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入选“中国山水工程”首批典型案例。同时,省财政安排12亿元,在高淳、宜兴、金坛、贾汪等4个地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省级试点,共实施5大类59个工程项目。我省还完成长江沿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1.71万亩,太湖流域水源涵养区矿山国家示范工程生态修复超2万亩。先后实施连云港、盐城、南通、启东等4个国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共完成退养还湿3.5万亩、湿地修复2.4万亩。(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