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留个纪念”到“心向往之” ——

  “爆款”迭出,博物馆冰箱贴成文创“顶流”

  苏博“方寸苏博飘竹”开合铝箔冰箱贴。

  最近,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出圈”了,单价高达100多元,要排队4小时才能买到,而在某网购平台,这款冰箱贴的价格更是飙升到200多元一个。

  其实,博物馆冰箱贴已经“火”了一段时间,国博的“凤冠”冰箱贴、南京博物院的“小粉炉”冰箱贴、苏州博物馆的“方寸苏博飘竹”开合铝箔冰箱贴等早已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甚至有爱好者用这些“爆款”文物冰箱贴搭建起一座“迷你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文创部负责人田甜介绍,该院售价48元的“小粉炉”冰箱贴自2023年8月上市,迄今销售近49万件,成为这两年南博最炙手可热的文创明星产品。在南博文创商店,人们往往要排很长时间队才能买到“小粉炉”。“小粉炉”的真名是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由一块粉晶原石雕刻而成,通体粉红色,布满长短不一的天然纹理,造型古拙敦厚,温润剔透。除了“小粉炉”,南博受欢迎的还有小猪陶罐冰箱贴、如意云纹金盘冰箱贴、金蝉玉叶冰箱贴等。

  “有很多年轻人特地为购买冰箱贴来南博,购买冰箱贴成为很多人参观博物馆的‘必备仪式’。”在田甜看来,博物馆冰箱贴之所以走红,不仅缘于价格适中、方便携带、有纪念意义等原因,更缘于冰箱贴大多以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乃至镇馆之宝为原型,能体现博物馆的收藏特色,让消费者将博物馆的珍品“带回家”。很多冰箱贴在设计上牢牢抓住年轻人的兴趣点进行二度创作,使其牢牢契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意趣。

  在文物“代言带货”的背景下,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爆款”频出,吸引许多游客专门“到此一游”。

  2023年,苏州博物馆文创收入超9000万元,较2019年增长280%。苏博文化创意部主任蒋菡告诉记者,“陶冶之珍小花器”立体冰箱贴、“叠翠流金”多层冰箱贴、“方寸苏博飘竹”开合铝箔冰箱贴等一直是该馆文创的“主力”,其中,今年2月上市的“吴钩重辉”趣味冰箱贴,灵感来源于苏博镇馆之宝之一的“吴王夫差剑”,造型设计别致,截至目前销售近4万件。在苏博,冰箱贴在文创产品整体销售中占比达22%左右。

  我省另一热门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售系列冰箱贴共计20余款,售价25元—40元不等。馆方不定期针对馆藏文物、临展等相关元素持续开发文创产品,其中馆建系列冰箱贴最为畅销。

  喜欢到全国各地逛博物馆的于先生最近去了湖北省博物馆和湖南博物院,分别购买了这两家的“越王勾践剑”冰箱贴和“马王堆帛画”冰箱贴。“每次参观完一家博物馆,都要去文创商店打卡,一定要带回两三个冰箱贴。”于先生认为,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或者代表性文物为原型设计制作的冰箱贴,往往最能反映这家博物馆的特点。

  南京凯乐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缪迪飞从事文创开发30多年。他告诉记者,冰箱贴、书签和钥匙扣号称博物馆文创“三件套”,而冰箱贴火出圈,首先因为它是最具设计空间的文化载体且材质多样,最能集中体现旅游目的地或博物馆藏品特质。而且和书签、钥匙扣相比,冰箱贴展示性更强,看到就能联想起一段美好时光。其次,冰箱贴便于收集、收藏。虽然冰箱贴价格随着工艺难度的增加而水涨船高,但对于年轻人而言,经济因素往往不构成文化消费的阻碍。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永昶认为,青年人的这种消费显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基于“心之所向”的理性选择。一方面,冰箱贴的出圈,体现了青年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也是青年人追逐流行生活方式的一种映射——活泼的线下打卡与线上分享,让小小的冰箱贴“物以类聚”,成为青年“部落”的文化标识。

  博物馆文创如何做到守正出新?蒋菡表示,博物馆文创因其题材,某种程度上先天具备文化标杆的意义。对于消费者而言,博物馆的文创消费实质上是一种内容消费——博物馆文化资源被实体化赋予在产品载体上,因而令其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特征,拥有这件文创,也等于拥有了其所携带的文化价值。保持文创持续升温,核心还是要挖好内容、做好产品,“我们会思考如何更贴近年轻人的想法,对其兴趣点及消费热点持续分析,让文创开发设计与当代风潮、新世代审美相结合。”(徐宁 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