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通市建成涉外“法务港”群,聚焦细分领域——为通商出海精准护航
位于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的中远船舶海工装备用钢材(内业车间)扩建项目,自3月开工建设以来,主体钢结构安装进度已达80%,预计明年1月就能完工试运行,“立项以来,设立在园区内的‘海工船舶法务港’服务团律师们,主动上门对接,提供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劳动用工、外派人员权益保障等各方面的法律服务。”项目相关负责人说,有律师团的协助,企业防控运营风险的能力得到提升,合法权益也更有保障。
据介绍,南通市5月底启动“通商出海· 法治护航”专项行动、建成首批“法务港”以来,已提供法律咨询86次,开展法治宣传5次,出具专业意见37条。
与时俱进
做法律服务“补给港”
走进南通外贸中心“法务港”,一楼的“律动江海·法约三市”公益服务点位十分醒目,这是市司法局针对外贸企业发展特点和需求特别设置的,优选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律师,每周两次开展免费咨询服务。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随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南通市对外投资不断拓展,“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南通外贸中心作为南通市首个外贸集聚区,现有216家进驻企业,其中四成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去年进出口总额达32.3亿元人民币。
“我们走访了中心多家外贸公司,他们对于出口贸易的风险防范特别重视,对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司法局律师工作处处长居乔年说,在此背景下,南通市决定开展“通商出海·法治护航”专项行动,建设涉外法律服务港群,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涉外公证、涉外仲裁、外贸中心、跨境电商、国际家纺、沿海风电以及海工船舶,7个“法务港”将通过平台联企、合规助企、产品利企、联合惠企等系列行动,进一步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在提升企业防控运营风险能力的同时,促进对外贸易交流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助力南通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年来,市司法局紧盯涉外企业发展需求,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全市共有5名律师入选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名册,13名律师入选省涉外律师人才库,1名律师任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40名律师入选市级涉外法律人才库。
全程护航
做法律风险“避风港”
“‘法治护航’是企业‘走出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南通外贸中心内的江苏亦瑾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成,以企业和亲身经历力证这一点。去年,他的公司遭遇虚假诉讼,一度深陷经营困境和债务压力的旋涡中,幸亏外贸中心及时伸出援手,帮公司联系了相关资深律师。
律师认真分析材料后认为,案件存在虚假诉讼重大嫌疑。在厘清应对思路后,他一方面帮助公司落实相关应对举措,一方面书写法律文书呈报司法机关。最终,在崇川法院执行局和市公安经侦部门的及时介入下,虚假诉讼行为被及时识破和制止,为公司挽回声誉和损失的同时,也让公司重获宝贵商机,“今年公司上下干劲满满,一季度就完成了去年全年的出口创汇额”。
江苏启栋律师事务所的邓介辉律师,担任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法律顾问已经15年。今年6月,邓律师团队在例行对企业开展法律体检时得知,公司此前的一个贸易合同纠纷已进入执行程序,便主动提出保障法院的执行。网上拍卖设备、悬赏应收债款、防止转移资产……经过邓律师团队两个多月的努力,案件已执行到位450万元,为公司避免了1100多万元的损失,保障中集太平洋公司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成为启东当地海工船舶产业发展的最强辅助。
前端介入
法律保障“不冻港”
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法务港”组建多支专业法律顾问团,针对企业实施“一对一”定制化服务,主动送政策上门。为方便企业就近“寻法”,服务港还设置了二维码和值班表,如有紧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律师、公证、仲裁、调解等相关法律服务人员。
9月举行的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展上,由12名律师、6名公证员、3名仲裁员组成的法律服务团,驻守“船舶海工法律服务港”。这也是继“跨境电商法务港”服务2024南通跨境电商选品博览会后,“商务会展 法律驻场”这一创新法律服务形式的再次实践。展会上,“法务港”人员分小组走访各展区,为现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还与各国船级社等行业协会进行深入交流研讨,中英双语的服务手册更是提供了直观、实用的法律风险防范建议和行动指南,收获广泛好评。
律师的专业知识和精准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支撑。“今天,我主要围绕小微企业关心的税务申报进行介绍。”来自税务系统的公职律师张宇鹏,是市司法局聘任的“企业法治副总”队伍中的一员,他积极参与执业律师与“两公”律师合作交流活动,多次为外贸中心企业作税务方面的指导性讲座,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今后,南通市将持续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实践创新,围绕不同专业、行业、产业打造系列涉外“法务港”,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以高质量涉外法律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何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