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阴:亩均论英雄“腾笼换凤”

  腾退提升土地3.66万亩,落地104个项目、总投资866亿元

  “入园企业污水集中处理后单吨用水成本降低40%,产业园亩均税收由改造前12万元跃升至如今超50万元。”昨天,徐霞客镇绿色印染智造产业园负责人陈炫均算了一笔经济账。

  印染是江阴纺织服装优势产业链上必不可少的一环,原先全市印染企业占地5450亩,废水排放占全市62%,但产值仅占2%。江阴通过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对印染企业“开刀”,建设4个印染集聚区,实现企业数量、用地面积、污染物总量“三减半”,工艺水平、治污水平、经济效益“三提升”。

  年终岁末,江阴工改“进度条”不断刷新,累计腾退提升土地3.66万亩,形成可用产业用地1.58万亩,超千亩连片地块5个,已有9352亩用于项目建设,104个项目落地、总投资达866亿元。2024年,江阴工改作为全省唯一县级市案例入选制造强省建设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江阴工业起步早,但也率先遭遇土地开发建设瓶颈。2021年前,全市有各类园区200余个,布局散、隐患多、效益低,“老项目低质低效、新项目无地可用”的矛盾日渐突出。

  2021年5月,江阴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大会战,工改成为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的“关键一招”。江阴成立工业园区升级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下设实体化运作的工改办,高位统筹资源、协调解决问题。工改改什么?江阴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重点做好“腾笼”“换凤”两篇大文章。16家金融机构以“城市更新贷”形式参与工改,已有26个工改项目获银行授信。

  针对工业用地碎片化情况,江阴重点整治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地块,形成集中连片可用地块。工改,不等同于拆迁。江阴对符合供地条件的企业可在园区内供地;对不符合供地条件但有成长性的企业可入驻园区内载体,并鼓励企业自改;对“散乱污”企业坚决关停。

  “任何一个第三代半导体企业,都能在微电子产业园得到供应链支持、找到潜在客户。”江阴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陈勇奇说。聚焦企业集群、产业强链、园区创新,高新区工改腾地建设的微电子产业园,依托长电科技、盛合晶微等链主企业,先后引进德龙激光等5个省重大产业项目以及一批优质产业链项目,打造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专业园区。霞客湾创智园已引进18个未来产业领域的高质量项目。临港科技工业园打造“专精特新”综合产业园,预计投运后年产值超80亿元。(夏新炯 许晨威 何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