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江三鲜”“河荡三青”种业基地明年建成,还将高标准建设种质资源“基因库”“活体库”

  做强种业“芯片” 加速育种创新

  近日,江阴“长江三鲜”工厂化育种中心完成选址、论证,开始打桩建设。“河荡三青”种业基地完成主体工程。“项目总投入约5亿元,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锡按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速键,推动全域渔业现代化建设。

  长江十年禁渔、太湖退捕、滆湖退渔还湖、规模以上水产养殖尾水需达标排放……近几年水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高,倒逼全市水产业转型。“无锡拥有长江水域特色水产如河豚、刀鱼、长吻鮠,太湖水域特色水产如白鱼、银鱼、白虾,内河水域特色水产青虾、青鱼、螺蛳等,发展现代水产种业,是无锡推进环境保护和渔业现代化发展的‘最优解’。”市农业农村局行业条线负责同志说。

  近年来,江阴不少鲥鱼养殖户面临成鱼抗病性不高、个头变小、肉质变柴等问题。“研究表明是鲥鱼近亲繁殖、苗种质量不高所致。”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冰清说。4290平方米、获多级财政支持的工厂化育种中心由此诞生,第一个项目就是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联合推进的鲥鱼育种。

  这是“长江三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中心的核心工程。“传统育种方式难以做到恒温、水质实时监测,而中心将配置空气能热泵、水质自动监测等一批高科技设施,为高质量育种打好基石。”郑冰清说。中心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培育优质鲥鱼小苗约100万尾。中心还将围绕河豚、刀鱼、胭脂鱼等长江特色珍稀水产,开展原种保存、引种驯化与繁育、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创制等科技攻关。

  育种创新,推动渔业真正走向全产业链运营。在宜兴和桥镇现代渔业种业中心,2500亩新建的标准化养殖池塘通过尾水沉淀池、曝气池和湿地实现尾水循环利用,良种选育、苗种繁育等9栋大楼已封顶,工人正在为明年初科研人员入驻做准备。高塍镇梅家渎村6500亩青虾产业园里,数十台挖机正在填挖土方,500亩核心区标准化繁育池已现雏形。“种源良莠不齐,就难以开展标准化养殖和深加工,我们将把这里打造成国家级虾蟹原、良种场和长三角虾蟹全产业链示范基地。”负责建设的宜兴城旅集团渔业公司负责人李晔说。

  做强种业“芯片”,亦使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尺有所长”。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说,除“长江三鲜”“河荡三青”以及计划明年建设的“太湖三白”3个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中心外,还将高标准建设水产种质资源“基因库”“活体库”,优化增殖放流等举措,提升重点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