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至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省第二
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7.2%
昨天,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今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列全省第二。前三季度,工业经济对GDP增长贡献度达55.3%,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9.2%,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
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进入新时代,南通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目标定位,发展形成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船舶海工和高端纺织产业入选了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重大项目,是新型工业化的“源头活水”。南通建立重大项目攻坚突破专员制,服务推动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通富通达先进封测基地等重大项目早落地、快建设。今年,我市59个项目列入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数量全省第二;1—11月完成投资385.3亿元,认定5亿元以下专精特新等高质量制造业项目114个,项目总投资126亿元;11个设备更新项目获得3.33亿元资金支持,数量、金额分列全省第二、第三;58个项目获得省制造业贷款贴息支持,数量全省第二。
产业集群,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硬支撑。1—11月,全市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7.2%。其中,船舶海工同比增长9.6%,船舶海工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15%、63%、56%。高端纺织同比增长13.8%,正加强产业用纺织品、生态环保面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比增长5.5%,正打造国家电子元器件工业名城。新材料同比增长8.2%,正高标准运营三个现有化工园区,高起点建设通州湾绿色化工拓展区,加快洋口港化工中试基地建设。高端装备同比增长4.0%,正聚焦新型电力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迈向产业链中高端。新能源实现产值1183亿元,正打造新型能源绿岛,聚焦“风光储氢”四大细分领域,引入更多关键企业、前沿项目。
产业转型,是工业经济向“新”发展的强引擎。近年来,我市持续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累计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省级324家;114人入选工信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今年,全市累计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项目1.54万个,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8.1;23家企业新通过数字化转型贯标,数量占全省51%;103家企业新通过两化融合贯标;新获评省智能车间95家、智能工厂17家、“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1家,数量创新高。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业园区2家、省级1家,国家绿色工厂26家、省级67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
营商环境,是企业向好、产业攀高的底气所在。立足产业专家、发展行家、企业娘家定位,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开展19场“好装备 南通造”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供需对接活动,吸引2000多家企业参加,促成意向金额超6000万元;加快“惠企通”平台建设,累计注册企业近2.4万家,平台建设入选工信部“2024年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纳入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开展“三走进”系列活动,组织百余家南通企业走进清华大学、中石油集团、中核集团、北交所深度对接。
2025年,南通将持续深化“工业挑大梁”担当,统筹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开展现代工业名城“提质年”行动,实施稳增长、育地标、强主体、促转型、优服务五大工程,推进新型工业化十项任务,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现代工业名城。(刘璐 严春花 施玥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