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京一高校增设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根据人才特长分类考察
多元评价,激励教师精业更敬业
1月3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第五届人才大会暨第七届“青年学者松山论坛”上,百余名博士慕名参会交流、洽谈去向。在该校,教师队伍中的博士人数已达到40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从2017年的8.6%提高到44.1%。能吸引众多博士加盟且扎根于此,学校的做法是强化“评”这个指南针,建立多元的人才评价体系。
“学校积极为人才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打通人才外引内聚的‘双循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谢永华说。
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所有博士入职的第一年并不上课。“第一年,我们先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再到技能大师工作室跟着训练半年。”去年9月入职该校的博士金岑芩说,在企业培训更能深刻感知行业需求。
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刚入职的博士来说,如果不能近距离感知行业动态,就无法给出适应行业前沿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顾潮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江苏工匠”培育工程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聚焦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关键环节,提出5个方面19条举措,为全省做好新时代技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人事处处长张莉在工作中发现,有的老师教学能力强,有的老师深耕科研,有的老师更擅长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她思考,能否根据教师自身所长,量身定制职称评价体系?该校根据老师特长,建立展开分类评价体系,将教师分为教学主体型、科研主体型、教学科研并重型、实践教学型教师4类,不同类型教师承担不同比例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育人工作。对教学型教师,学校主要考察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等能力;对科研型教师,主要考察其学术贡献、理论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对社会服务型教师,主要考察其成果转化、社会经济效益;对实践型教师,主要考察其技术技能水平。通过分类评价,不同类别的人才都有展示价值、实现卓越的机会。
得益于教师岗位分类、职称评审分层评价改革,在该校,做得了科研、懂技术实操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90%。“85后”教师刘玉玉专注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既深耕科研沃土,又擅长技术实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的同时,还手握多项发明专利。
同时,学校还增设了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教师做出标志性成果就可以参评教育教学卓越奖,获奖后直接晋升副教授。33岁的教师杨梦娜此前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指导学生在全国性比赛中多次获奖,于去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以往讲师满5年才有资格申报副教授,如今学校为有突出标志性成果的教师开辟‘绿色通道’,不受论文等量化指标限制,由教学委员会直接提交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杨梦娜说。(程晓琳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