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重在打牢基层底子。从“明星村”到昆山“首富村”,从发展式微到领跑全市,昆山市玉山镇泾河村在二次创业的进程中化蛹成蝶,重“面子”,也重“里子”,打造强村富民的“硬实力”,培育乡风文明的“软实力”,一跃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破圈发展 向空间和平台要效益

  昆山市玉山镇泾河村党委书记费建忠这段时间在为刚动工的东河路产业园二期改造工程奔忙。产业园二期改造完工后,将集聚一批新能源科创企业,为优化区域产业生态,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泾河村毗邻昆山城区,交通便利,商家云集。改革开放以来,历任村党委积极抢抓城乡一体化发展机遇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泾河村一跃成为昆山首批村级集体经济超千万元村。

  岁月更替,时转势移。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悄然改变,泾河村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村社分开”改革受阻、“房东经济”后劲不足、辖区产业配套设施陈旧……汇集成掣肘发展的“问题清单”。

  站在乡村“二次创业”的节点上,如何打好翻身仗?从“城中村”的小思维束缚中突围出来,融入到区市产业变革的大生态成为泾河村发展的主导思维。

  培育村级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必须打造与产业要素资源相适配的新空间、新平台,重新架起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 费建忠认为,“这是泾河村发展的‘排面’,也是真正的底气。”

  东河路产业园占地26.5亩,厂房设施陈旧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在邀请南京林业大学专家团队“把脉问诊”后,探索占地面积不变、单位产值倍增的“工业上楼”模式,容积率从0.8提升到2.5左右。东河路产业园一期于2024年8月正式交付使用,年可新增租金1000多万元,比改造前翻了三倍。全面焕新的产业园,引来一批食品、医疗和新能源企业抢滩入驻,昔日“闲”资产成为“活”资源。

  泾河村乘势追击,不断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基本盘”:村里通过土地指标置换异地建设3.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合资共建4.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投资入股高新技术企业4000万元;将村委会旁20亩闲置地块整合申报,打造集酒店、商业、写字楼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一系列举措,大大提升了全村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生态环境。

  近年来,泾河村因地制宜,紧紧抓住第三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物业服务经济,通过市场化运作承接临近几个村的保洁、保绿、保安等物业项目,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700万元;用好存量资金,通过“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断拓展增收渠道,厚实“家底”;与周边村携手开发存量土地,建设数字医疗器械科创园区,为昆山高新区打造长三角先进医疗创新产业化高地赋能助力。

  2024年,泾河村实现到账可支配收入4442万元,村民股份分红涨至每人每年1800元,两项数据均位列昆山市榜首。

  内外兼修 既要“颜值”也要“内涵”

  白墙黛瓦、庭院深深;花草繁茂,行人怡然……漫步村内,一幅现代化和美乡村的图景令人称羡。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为打造乡村振兴“昆山样板”, 泾河村以提升党群服务来凝聚民心,高标准提出“精致泾河、品质乡村”发展理念,用美好的生活愿景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以昆山“文化三宝”为抓手,内聚人心,外塑形象,打造“泾河软实力”。

  农居环境整治是泾河村实施乡村治理提升“面子”工程的首个重要战役。在半年多时间的整治过程中,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大家铺设道路、清理杂物、建造公厕、种植绿化……整个整治行动,光运送垃圾的农用卡车就出动了600多辆次。经过整治后的泾河村面貌焕然一新,干群关系通过“并肩作战”,也变得更加融洽。

  泾河村以开展党建引领“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为契机,围绕党群服务、网格管理、环境整治等工作建立3支“行动支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围绕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聚焦“关键小事”,全力打造具有泾河特色的“5分钟”党群服务圈,打造更多居民可感知、得实惠的幸福场景。

  泾河村还不断探索推行诸多“红利反哺”举措,每年都会拿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20%作为村民的福利,为居民购买平安险,给村里大学生提供助学金,给需要大病医疗的居民发放救助金等。去年,泾河村全年发放福利费用超700万元。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力量之源。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泾河村还积极用好“顾炎武”这一文化金名片,引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教育,成立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泾河村分会, 打造“情暖泾河”党建品牌,塑造乡风淳朴、崇德向善的内在精神美。这些精神财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全村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文明浸润和精神洗礼,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

  一项项荣誉如同点点星光,映照在泾河村的“蝶变”之路上: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村庄2020特色村、中国农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在昆山娄江之畔,一个颜值与实力并存的现代乡村正奋力书写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苏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