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常州高新区合成生物产业全市贡献度超80%

  手握多项“第一”“唯一”,“领跑”全市

  刚刚过去的2024年,常州高新区合成生物产业全市“领跑”,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依托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全区实现新落户优质项目30个,投产的61家合成生物企业实现产值105亿元、全市贡献度超80%。

  元旦刚过,昊禾生物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实验室已忙碌不停,研发人员将一批批样品送入检测设备后,详细记录各项参数,为新产品研发提供支撑。“随着首批产品出口,我们正全力抓紧第二批产品的生产,争取春节前全部发运。”昊禾生物董事长刘浩告诉记者。

  去年12月18日,昊禾生物首批10吨L-苹果酸发运,实现了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的首单“出海”。“2024年6月搭建、8月调试、10月投产、12月首单远销美国,创造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出海’的高新速度。”刘浩说,之所以能如此高效,除了企业自身的技术铺垫,更得益于高新区创新平台的发展优势。“作为一家创新型公司,高新区、薛家镇两级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均提供了有力支持,让项目取得快速发展。”

  抢抓风口,唯快不破。同样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峪兰生物食品用发酵有机酸产业化项目,通过运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生物合成技术,推动首个AI合成生物产品阿魏酸香兰素落地。“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基因编辑,再结合合成生物技术实现了高价值发酵有机酸的生产。”常州峪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大桥说。

  未来产业要赢得产业未来,“第一”“唯一”成为新质驱动。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黄和领衔的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和南师大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产业孵化平台,常州高新区获批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合成生物),全省首批、全市唯一,推动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产业矩阵进一步丰富。2024年以来,平均每半个月就有1个优质合成生物项目落户,创新园已集聚优质项目57个,项目数和融资额均占全国一成。“未来,这里一定会成为合成生物学的风向标、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热土。”黄和表示。

  放眼更广处,能级加速跃。目前,常州高新区明确了生物发酵与药物合成、未来合成食品与农业、医疗美容三大合成生物发展重点领域,设立了15项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支持产业能级提升。还出台加快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六项措施,从发展能级、载体建设、研发配套、项目招引、金融支撑、知识产权六个维度,掀起科技成果转化“1到10”“10到100”的产业革命。

  眼下,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的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二期项目正抢抓建设“黄金期”,7栋单体建筑已全面封顶,预计今年2月底竣工,6月底交付。高新·生命科技产业园项目、高新·龙高国际产业园、合成生物专题产业园等一批载体园区和省级创新平台也在加速推进中。

  常州高新区将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场景招商,在南师大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概念验证平台、中试平台投入运行的基础上,全力推动研究院争创省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擦亮长三角合成生物港名片,努力打造一批“1到10”“10到100”的标志性成果。(吴燕翎 包琳霞 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