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太湖治理实现历史性突破,其周边湖泊也迎来了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其中,长荡湖作为太湖的重要“前置库”,经历了从“生产型”湖泊向“生态型”“休闲型”湖泊的显著转变,成为新时代湖泊治理的典范。

  2024年,太湖水质总体达到Ⅲ类,30年来首次实现全年达良好湖泊标准。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也首次提高到“优秀”等级,流域物种数增加到6899种。这一系列的成就不仅彰显了太湖治理的显著成效,也为周边湖泊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长荡湖曾一度密布排污企业和围网养殖,水质和环境问题突出。然而,在太湖治理的带动下,长荡湖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成功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跨越式改善。因湖施策,长荡湖采取了“三清一并”措施,先后开展四轮网围整治和退渔还湖工作,全面清退网围6.8万亩,结束了近40年的网围养殖史。同时,分期实施长荡湖生态清淤工程,累计清淤34平方公里,清淤量达700万立方米;清理沿湖各类废弃船只5611条,对原先散落在湖区的100余条餐饮船进行处置,集中归并为54个泊位,完善污水管网等设施,实现规范化、一体化管理。

  在控源截污方面,长荡湖沿湖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收储沿湖企业7家,搬迁沿湖房屋3600余户,完成出入湖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清退沿湖养殖场和蟹塘16平方公里,清退围湖田地13平方公里,实施退圩还湖和地形重塑工程,新增湖面10平方公里;湿地8平方公里,生态空间格局得到优化。综合整治大浦港、中干河等9条出入湖河道,对出入湖河道的266个各类排口进行治理,并在出入湖的15个点位实施生态拦截工程。有效提升了水质和生态环境。

  系统治理方面,长荡湖实施了包含水动力优化工程、河口生态拦截工程、污染阻截净化工程、水源保护区生态工程、水生植物保护区工程和水生动物群落构建等6方面内容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建设生态浅滩、布设生态浮岛、种植各类水生植物等措施,不断修复生态基底,提升湖体自净能力。近两年来,长荡湖湖泊生态持续向好,生物种类数量大幅增加,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升。

  如今,长荡湖水质持续稳定在Ⅳ类,水生植物覆盖度达到38.4%,已经成为吟赏山水、体悟自然的绝美圣地。群鸟聚集、万物互动,展现了长荡湖生态治理的显著成果。

  未来,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将继续牢固树立太湖流域上游生态安全责任意识,重点做好优化提升、长效管理和生态价值转换三篇文章。切实加强长荡湖保护修复力度,积极探索长荡湖综合治理的新模式、新举措、新实践,全力打造新时代全国湖泊治理标杆。(王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