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连云港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7.4%、工业用电量增长9.8%、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6.3%,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总结去年的成绩,邢正军说,具体可以用“四张答卷”来体现:第一张是厚积薄发的“产业答卷”。石化产业基地再跨千亿台阶、产值超2000亿元。核能供热发电厂项目获国家核准,全国最大单体滩涂光伏项目海上工程开工。海洋装备产业园一期竣工,全省首艘工船养殖三文鱼项目签约落户。获批一类新药3个、总量保持全国领先。“悟空智算”中心算力达4800P、获全国工业智算节点认证。跃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52位、较2023年上升13个位次。第二张是双向拓展的“开放答卷”。港口吞吐量3.46亿吨、集装箱量669万标箱,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翻番。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成果加快落地,国际班列开行数量稳居全省第一,中哈物流基地、哈国东门无水港集装箱量近60万标箱,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徐圩港区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徐圩港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成功承办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4年大会。第三张是内外兼修的“生态答卷”。我国首个工业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建成投产,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超2500兆瓦、增长56.3%。PM2.5年均浓度连续四年达国家二级标准,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高于省定目标4.5个百分点,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居全省第一。连岛建成国家美丽海湾,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入选全国生态治理典型案例,凤屏湖获评淮河流域幸福河湖。第四张是共建共享的“民生答卷”。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3所,连云港师范学院成功升本,县区三级综合医院实现全覆盖,“先医后付”模式获全省推广。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完成适老化改造3000余户。50件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民生支出占比超80%,港城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享受高品质生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连云港将锚定省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聚力推动“六个迈上新台阶”,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新答卷,努力以新的实绩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聚焦“主战场”,推动产业强市迈上新台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紧扣10条重点产业链,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开展新一轮“432”招商引资计划、“十百千”项目攻坚行动,做强做优石化、“三新一高”等主导产业,推动钢铁、食品等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数据要素产业园、公共安全科技产业园,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深海远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

  打造“策源地”,推动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以“构建全省科技创新北翼策源地”为目标,依托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一带一路”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载体,发挥盛虹炼化、恒瑞医药、中复神鹰等龙头企业创新优势,加快突破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技术,高标准建设化工新材料等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重组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新增科创平台40个,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激活“源动力”,推动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着力抓好示范性、带动性强的标志性改革举措,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查一次”等改革走深走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构建为企服务新生态,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持续擦亮“连心城·贴心港”营商环境品牌。聚力打造“一带一路”强支点,加快建设中欧(亚)班列集结中心,推动“两基地、一班列”扩量提质,积极融入中吉乌通道、中蒙俄经济走廊,开行国际班列900列以上。优化“连申快航+”多式联运体系,强化与陇海沿线城市内河港合作、无水港联动,更好融入长三角发展、做足陇海线文章。

  开辟“新赛道”,推动经略海洋迈上新台阶。深入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壮大海洋装备产业园、海鲜电商产业园等5家特色园区。统筹扩大南极磷虾捕捞、北极帝王蟹进口、深海三文鱼养殖规模,系统推进陆基育苗、工船舱养、智能网箱和滩涂立体开发等产业化发展。推进海藻精炼提取、海鲜预制菜等项目建设,做强海洋功能性食品、海洋中药等特色产业。培育“渔业+”“婚庆+”等新业态,推动海洋旅游从观海向亲海拓展。

  争当“领跑者”,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完善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全域打造幸福河湖、“无废城市”。探索建设零碳园区,有序推进高能耗行业技改升级,推动“风光水氢核储”多能协同发展。实施废弃露天矿山、湿地等生态修复,从严监管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精心塑造滨海风貌城镇带、美丽生态风光带和绿色产业集聚带。

  厚植“幸福色”,推动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全力抓好省运会、省残运会筹备,加大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优质服务供给,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动民生保障由补缺向普惠发展。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一件事”全链条治理行动,严控政府性债务风险,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扎实开展信访工作法治化提升行动,营造安定和谐社会环境。(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