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一体”项目助力绿色渔业发展。 严俊摄
2024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九次会议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在“公众参与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主题边会倡议暨成果发布环节,第二次受邀参会的常州市生态环境工作者向世界传递了绿色转型的亚洲声音,分享常州新能源之都绿色低碳发展经验。
一个充满生动实践的绿色发展“常州故事”,获得了世界舞台的聚焦和肯定,由此传播得更广、更远。
让传统产业讲好焕新发展故事
2024年11月,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面典型案例,“焕新传统产业 推进绿色转型——常州市以督察整改为契机推动传统特色行业综合治理”成功入选。这一案例的最引人瞩目之处,就是常州市“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的突出成效。
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在对涂料、电镀等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传统行业实施整治时,常州市没有一停了之、一关了之、一搬了之,而是瞄准好的工艺、好的装备、好的技术引导企业转型发展、集聚发展,帮企业找到出路、走上正路、迈向强路。2024年,常州市坚持“1457”综合治理体系,继续大力度推进“危污乱散低”治理,累计整治企业3273家,建成“绿岛”项目4个,腾退、盘活低效用地2.5万亩,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2104吨,传统特色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经验做法被列入省政府与生态环境部共建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市结合“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行动,积极推进表面处理中心、涂料集聚区等“绿岛”项目,“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绿岛已经形成群岛效应,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撑起“绿色”大伞。
让企业园区讲好清洁生产故事
历时一年的“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日前顺利通过评估。此前,生态环境部在全国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第二批),着力推动行业、园区、产业集群等整体清洁生产水平提升,武进国家高新区积极申报并成功入选试点。
一年中,武高新被纳入试点范畴的园区企业共同走好清洁生产之路,以逐“绿”前行换来点“绿”成“金”,进一步擦亮了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发展底色,为建设近零碳园区筑实了基础。
清洁生产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也是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此次试点工作中,生态环境部门、园区、技术团队联合多方聚力,在试点有效覆盖面上做“加法”,变传统“单向”评估验收为全流程“双向”技术指导帮扶,梯次组织143家企业顺利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分级分类,在企业审核管理上做“减法”,降低专业门槛,压降报告编制成本,推动企业主动选择自行审核,园区企业自主性显著提升;绩效导向,在园区管理成效上做“乘法”,鼓励企业以“低成本高效益”查找提升方案,产生了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清洁生产方案,园区能耗、物耗、水耗及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明显下降,高质量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武高新的国家试点,是常州市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一个缩影。2024年,江浙沪皖生态环境厅(局)联合选编长江三角洲地区清洁生产典型案例和提名案例,在江苏省入选的30个典型案例和提名案例中,常州占6个,显示了常州市推进清洁生产的坚定决心和喜人成效。
让整座城市讲好绿色低碳故事
老小区的居民早早用上了“时尚”的绿电,在钟楼区上书房社区并不是稀奇事。
上书房社区以常州市新能源之都建设为引领,依托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金谷花园的邻聚里党群直通站屋顶加装光伏板,为活动用房及周边电动车光伏充电桩供电,让居民用上零碳、清洁的“绿电”。同时,社区首次将海绵城市理念融进小区建设,利用“小海绵”对雨水的滞蓄、净化、缓排,实现雨水调蓄与美化地块景观的双重作用,社区也由此成功入选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2024年5月,上书房社区的绿色低碳故事,登上了第十二个“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的舞台。在常州成功举办的这次“全国低碳日”活动中,各种亮眼的常州元素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上书房社区的案例,永安行发布了全球首辆折叠式氢能自行车,助力城市绿色出行;作为长三角地区集中供能规模最大可再生能源区域供能能源站,常州高铁新城绿色智慧综合能源站为超过2万户家庭及1000余家企业提供了冬暖夏凉的室内环境,年减少碳排放超8万吨;十大新能源应用场景全面赋能生产生活,通过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新能源汽车见车率、充电见桩率、光伏电池见板率,全面提升新能源之都感受度,让新能源引领低碳生活新风尚。
2024年,常州市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高质量推进新能源之都全方位崛起,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协同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市“发储送用网”生态全链条加速崛起,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三,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整车产量近80万辆,均创历史新高;理想汽车第100万台新能源车下线,世界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开工建设;成功获得工信部授予的“中国新能源之都”城市产业名片。(朱雅萍 常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