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家苏企助安徽乡村突破季节限制实现全年养蚕

  “海安茧”拉长“共富丝”

  1月25日,室外寒意袭人,但位于海安市曲塘镇的增鑫蚕宝科技有限公司一蚕室内却暖意融融:一排排蚕架排列有序,蚕架内的蚕宝宝已经达到五龄,迎来了盛食期;一辆迷你运输车拖着层层叠叠的白色塑料筐驶过,精准到达指定位置后,机械臂抓取盛放蚕宝宝的托盘移送至喂食流水线上,上盘、分叠盘、喂料……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整个过程未见一片桑叶。

  吃的是专业饲料,睡的是“空调房”,还有“保姆”全周期照看。“通过精准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确保蚕把饲料全部吃进去,顺利结茧。”正在密切观察蚕宝宝结茧情况的技术指导沈国清告诉记者,养蚕的同时,他们还在不断探索试验,从原料上把控,改变微量元素,研发更加便宜又优质的饲料,从而降低成本,助农增收。

  距离海安500多公里,安徽潜山市槎水镇中畈蚕桑产业园通透的玻璃蚕房里,一张张白色饲养盘被上下整齐叠放,盘内蚕宝宝们正悠闲地啃食着褐绿色泥状物。“别看这些饲料平平无奇,却是蚕宝宝的‘营养餐’,富含各类营养物质。”技术员张江伟介绍,用饲料替代桑叶养蚕,大大降低对桑田的依赖,还突破了季节限制,实现了“全年养蚕”。

  槎水镇中畈村,地处大别山东麓偏远山区,全村90%农户栽桑养蚕。一直以来,当地传统栽桑养蚕受桑叶生长时节影响,每年只能饲养春、夏和早秋三季蚕。2024年,中畈村牵手苏企鑫缘集团下属企业安徽鑫缘天柱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全龄工厂化人工饲料养蚕一期项目,在安徽省率先成功实现了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为传统蚕桑产业蹚出一条新“丝”路。

  “我们将饲料养蚕经验倾囊相授,希望为当地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安徽鑫缘天柱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林春说,依托鑫缘集团自主研发的工厂化全龄饲料育模式,帮助中畈村蚕桑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现了饲料全龄化、饲喂自动化、环境精准化、蚕茧高质化。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每年可向150余户蚕农和专业大户提供2000张优质蚕苗,带动户均额外增收6000元。

  “工厂化饲料养蚕的成功应用,带动蚕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中畈村党支部书记杨红旗说,在饲料养蚕带动下,蚕农摆脱了时节气候束缚,减轻了劳动强度,变季节性养蚕为长年养蚕,共带动上下游就业人员超过100人,人均收入增加约4000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约16万元。

  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走进中畈蚕桑产业园,参观养蚕车间,对当地通过科技赋能蚕桑生产,实现全年循环养殖,带动一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感到高兴。鑫缘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储呈平说,将努力打破区域界限,通过科技赋能蚕桑生产,持续用“海安茧”拉长“共富丝”,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根丝”连接苏与皖,织就共富路。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海安蚕茧产销量连续30多年居江苏第一,连续8年全国县级排名第一,形成了国内乃至全球最为完整的茧丝绸产业链。海安市委书记谭真说,海安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依托“一粒米、一滴油、一只蛋、一条鱼、一根丝”五个“一”产业优势,锚定“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苏中新鱼米之乡’”目标,加快向农业强市迈进。(王世停 丁宏波 蔡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