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记者走进位于苏州吴中综保区的江苏关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透过玻璃窗看到1000多平方米的智能制造车间里只有寥寥几个工人。“这里的智能制造设备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公司去年实现从产品出口到产业链出海的转型。”销售副总监王小勇说。

  去年以来,记者走访江苏多地数十家外贸企业,第一次听到“向产业链出海转型”,深刻感受到苏南外贸企业“刻在基因里”的那股子冲劲。

  2024年,苏州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62万亿元、同比增长6.8%,创历史新高,分别占全国、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6%、46.6%。从传统产品出口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再到产业链出海的“新玩法”,苏州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99年突破100亿美元到如今超3000亿美元,创新要素的不断积累推动苏州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产业链出海,意味着我们可针对不同的海外市场,使用‘田忌赛马’战术,或出口原材料,或出口成品,或出口设备。”王小勇举例说,对于透析器产线组装设备,我们重点关注具备加工能力和市场容量的区域国家客户;对于透析器用膜,着眼于透析器生产加工企业;对于血液透析器成品,重点关注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市场。

  企业“走出去”生根发芽,出海有了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因为产业链自主可控,如今贸易战对企业的影响不大。”王小勇给记者讲了个故事:以前印度市场进口他们的血液透析器成品是零关税,现在要征收17%的关税。但恰恰如此,让他们变成印度最大的膜供应商和最大的血液透析器生产设备供应商。“我们给他们提供透析器组装生产设备和原材料膜,但制作膜的核心工艺还在我们自己手上。打个比喻,他从我这买了台打印机,但耗材还得我来提供。”王小勇说,血液透析器是刚需产品,遇到极端情况时,病人一周得不到透析就会很危险。“我们现在输出产业链,卖组装设备给他们、在当地建厂,帮助他们实现透析器组装的本土化,但将最核心的膜的工艺放在国内。”

  全产业链出海,是实现长期主义的关键。关怀医疗集团的商业模式无疑给了更多外贸企业新的启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经历深刻重构,“中国制造”也正从产品出海、产能出海向集成协同的供应链出海发展。业内人士预测,全球血液透析设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23.66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32.0亿美元。如今,关怀医疗集团在血液透析纺丝和组装设备以及中空纤维膜供应领域争取到话语权,同时由于具备全产业的血液透析器生产制造输出能力,目前也在帮“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透析器生产本土化,从而使“中国制造”在当地生根发芽。

  苏州外贸占江苏近半壁江山,其创新之处不仅在于产业链出海这一商业模式。在位于吴中保税区的玄通供应链公司,记者看到大量新能源车、充电桩、无人车……“我们正在建设一个5.3万平方米零碳智慧园区,今年建成后可以帮客户实现供应链端碳排量的计算。”该公司副总裁徐金芳告诉记者,“2026年1月1日欧盟将起征碳关税,有产品要出口到欧洲的客户就有这种需求。在我们苏州,啥事都要想得早、做得快。”据介绍,该零碳智慧园区将不断推动绿色科技与数字化深度融合,构建源头上实现清洁能源供给、终端上做好碳足迹监测、过程推动智慧管控升级的零碳自平衡园区。

  记者了解到,苏州推动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日化用品等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保税维修、跨境电商、保税租赁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目前,苏州地区共有8个特殊区域,2024年其进出口总额占省内特殊区域进出口总额的72.3%。AEO作为国际贸易的“金字招牌”,获得其认证的企业可享受快速通关、低查验率、国际互认等众多优惠政策,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快人一步、抢占先机”。目前,苏州地区有AEO企业232家,数量居全省首位。

  新能源汽车出口也是苏州外贸的一大亮点。去年以来,苏州大市出口新能源汽车6.43万辆、12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6倍、5.6倍。苏州地区海关针对新能源汽车出口企业积极宣讲RCEP等优惠自贸协定政策,辅导企业做好产品备案、预审等工作,并为企业量身定制享惠方案。例如,2024年光束汽车有限公司累计签发中国—东盟自贸协定项下原产地证书365份,预计企业可在出口目的国享受6500万元关税优惠。(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