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上午,主题为“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盐城2025年世界湿地日主场活动在黄海湿地博物馆成功举办。期间,《2024年盐城市湿地保护年报》正式发布,详细介绍了该市在2024年开展的各项湿地保护工作,包括制定和执行新的保护政策、开展湿地宣传和教育活动、推进湿地修复项目等。

  2024年,盐城依托“世界自然遗产”与“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在第四届城市国际传播论坛上,荣获“文化旅游美誉度领军城市”和“城市(区)国际传播示范案例”两项殊荣,盐城持续构建了多元立体国际传播格局,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全市湿地保护率从49.4%提升至50.9%。盐城市湿地面积大、类型多、国际影响力大,地处太平洋西海岸,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中心节点,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耀眼的国际名片。2024年,随着国土二调数据向国土三调数据转变,湿地监测指标由“自然湿地保护率”转变为“湿地保护率”,并正式将湿地保护率纳入全市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2024年,该市通过新建37个湿地保护小区和扩建10个湿地保护小区,全市湿地保护率从49.4%提升至50.9%,全省排名第三,湿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该市积极组织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持续提升湿地生态质量和恢复退化湿地生态功能。修复湿地面积合计10474亩。一是沿海滩涂湿地的修复与保护,除持续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工程外,大丰区实施退渔还湿生态修复工程,完成4946亩退渔还湿,采取破圩引水、人工抽水等措施恢复自然风貌。二是内陆湖荡湿地的修复与保护,建湖县九龙口湿地公园实施河道疏浚、芦苇轮割、水生植物种植等修复工程,清除核心区塘口和围网,恢复湿地原貌,在林上河、莫河收割芦苇面积1900余亩。此外,大纵湖开展水上植物修复工程。建湖县境内各镇(街道、区)有序进行中小河流清理、结合水利工程,修复河流湿地1335亩。

  湿地监测与科普教育体系持续完善。2024年,该市通过开展鸟类、环境、地质地貌、生态修复监测,不断完善全市湿地监测体系。且在鸟类监测中,发现了欧亚旋木雀,为江苏省添加了新鸟种记录,此外,还发现了栗耳短脚鹎、小黑背银鸥和凤头鹰,均为盐城市添加了新鸟种记录。

  2024年黄海湿地课题项目立项22项,进一步汇聚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高端人才和研究成果,推动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此外,该市举办“世界湿地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盐城申遗纪念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并依托黄海湿地博物馆一共开展自然教育类活动120余场,参与人数超1500人,开展世遗进校园活动2次,全市共有25所学校组织近2万名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开展湿地教育,持续增强了社会公众对湿地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为湿地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据悉,盐城2025世界湿地日主题活动由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黄海湿地博物馆、市观鸟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分为“湿地自然教育”“湿地主场沙龙”“湿地观鸟赛”“社区主题宣讲”“湿地专场观影”系列子活动,旨在推动盐城市民了解湿地、认识湿地,特别是引导青少年参与湿地保护,树立正确生态文明价值观,进而自觉加入保护湿地的行列中。其间,黄海湿地自然学校正式开营、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抖音号正式上线。(江俊波 李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