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老旧小区27个,施划停车泊位1400个,建成生态河道31条,完成省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53条……近几年,金湖县坚持把抓好城市更新作为推进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的重要着力点,先后实施138个城市更新项目,改善城乡面貌、优化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接续提升湖城百姓幸福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增引力、添活力。
改造老旧小区 擦亮幸福底色
“我住在这边已经有二十几年了,以前的屋面就担心下雨。现在改造过了,屋面也不漏水了,地面也平整了,排水也通畅了,住在里面心情都变好了。”家住农行家属区的王丽说。
道路损坏不平、雨污管道堵塞破损、外墙脱落、停车位紧缺……由于年代久远,城区部分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缺位”现象逐渐显现,已经难以满足市民的宜居需求。2024年以来,金湖县投入3600万元,改造老旧小区共27个,共44幢住宅楼,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惠及户数1100余户。目前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其中部分小区已通过竣工验收。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金湖县将问题纳入整改清单中,让老旧小区改造与背街小巷整治相结合,与城市品位提升工程相结合。改造前,由住建部门对小区的改造意见进行收集,并根据小区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改造方案,因地制宜设置非机动车车棚。对“花脸”墙面、路面进行整治美化,结合小区实际,优化绿化空间布局……不仅补齐设施短板,还针对环境短板、安全短板等,同时增设、改造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站、小区照明设施、垃圾分类亭等,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内外兼修”。改造过程中,同步坚持“安全、优质、高效”的原则,把“让群众满意”贯穿老旧小区改造施工全过程,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在湖城享受到舒适、美好的居住环境。
打造幸福河湖 扮靓生态本色
“原来这里水脏、环境乱、蚊虫多,而如今环境优美、河道清澈、空气清新,我们不管是早晨还是晚上来散步,都很惬意。”市民倪卫新开心地说。
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三湖环绕,水域面积占县域面积的三分之一,作为一座以水为灵魂的城市,金湖在做活“水文章”上从来不遗余力。如何把每一条河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考验着新时代金湖决策者们的智慧和决心。
2024年,金湖县重点实施了城西河、金三河等6个重点河道水面及岸坡杂草清理项目,清理面积约74.8万平方米。可散步、可赏景的沿河风光带,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串起了百姓近水更亲水、依水更乐水的幸福生活。
多年治水,金湖有越来越多的河湖旧貌换新颜,目前已建成30条幸福河湖,2024年新建了城西河、利农河、淮南圩西中心河3条幸福河湖,建成生态河道31条。对于不同的河湖而言,幸福的画像或许不尽相同,然而,安澜、生态、发展、文化是金湖幸福的永恒底色,也是湖城人民幸福的坚实基础。行走在水韵湖城,“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修好农村道路 绘就民生成色
“我经历了农村公路多次的改造变迁。”戴楼街道农路办工作人员赵建明说,进村道路硬化工程的实施,让村民们喜上眉梢、甜在心头。
农村道路的畅通为农民增产创收、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利条件。2022年,金湖县成功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以农路建设为契机,该县研究制定《金湖县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将农村公路发展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金湖县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和分级管理、权责明确的原则,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2024年完成省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53条、130公里。
同时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防工程,围绕农村公路临水、高路堤、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安全防护设施缺失损坏问题,对全县普通国省干线、农村公路进行全面摸排,本着“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易后难、重在解决”的原则,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路段进行研究会诊,提出整改措施,全县普通国省干线、农村公路通行安全得到大幅提升,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李广忠 李军 刘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