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到25%的工况,继续加强风力载荷模拟。”大年初七,中车戚墅堰所风电装备事业部副总经理张保松坐镇试验台,只见20兆瓦的验证台上,10兆瓦的风电齿轮箱正在进行传动效率、不同温度区间、齿轮接触性能的检测,模拟着各种可能遇到的工况,以验证产品的可靠性。

  春节期间,省重大项目——常州经开区遥观镇的中车新能源风电传动系统产业化基地组装试验区十分忙碌,近百台10兆瓦的风电齿轮箱等待试验验证,轮值人员随时在线,保证项目进展平顺。

  中车风电被称为“立起来的高铁”。“风力发电的动态是随机的,载荷忽大忽小。”张保松说,市面上的风电叶轮直径从几十米到200米不等,风电齿轮箱需要解决高载荷承载能力,对抗冲击性能力以及抗疲劳载荷能力等指标。

  “新技术等待突破、新产品亟待开发。”一季度即将过半,张保松透露,需要完成更高承载能力滑动轴承技术试验验证、行星轮自动化组装产线搭建等,遥观基地同步要推进涂装设备的使用和精密加工车间的安装调试,预计今年3月基地正式投产。

  中车戚墅堰所密集出拳,改革创新,致力于将风电装备打造成“第二张名片”。在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成龙看来,要把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聚焦工业传动和材料工艺两大领域,企业将销售收入的8%投入科研项目中,以加快技术迭代。

  目前,中车戚墅堰所风电齿轮箱产品运行于全国30多个省份和国外的上百座风电场。“遥观基地完全达产后,可以增加年产1800台3兆瓦—12兆瓦风电齿轮传动系统批量生产能力,并全面构建起12兆瓦—20兆瓦海上风电齿轮传动系统样机研制能力。”王成龙说,中车戚墅堰所正向风电齿轮箱行业前三冲击。(徐尧 孙婕 夏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