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2024年苏州市经济运行情况公布。截至目前,江苏省5座“万亿之城”2024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已经全部揭晓。

  梳理发现,苏州以26727.0亿元的成绩高居5座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之首;而南通则以6.2%的增速领跑江苏“万亿之城”。

 南京:GDP达18500.81亿元,增速4.5%

  2024年,南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500.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1.0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831.06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12338.75亿元,增长5.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增幅较前三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增长面持续扩大,列统的37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累计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5.7%,较1-11月扩大8.1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支撑增长。累计增加值前十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8%、3.7%、7.3%。

  高技术制造业相关行业表现亮眼。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3%、5.6%、29.2%、10.7%。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9.7%、7.4%、17.6%。

  苏州:GDP达26727.0亿元,增速6.0%

  2024年,苏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2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0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2516.7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4008.3亿元,增长5.0%。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4.7万亿新台阶,比上年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2%。重点行业引领增长。电子信息行业实现产值14312.5亿元,比上年增长9.2%。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7.9%。

  百强企业贡献突出。工业百强企业实现产值16247.9亿元,比上年增长8.4%,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60.2%。民营工业产值达到2316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制造业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726.3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9.1%和15.9%。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产值比上年增长8.4%。

 无锡:GDP为16263.29亿元,增速5.8%

  2024年,无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63.2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45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716.02亿元,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8406.82亿元,同比增长5.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6.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较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速持续提升,引领工业经济加速转型升级。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9.1%。

  南通:GDP为12421.9亿元,增速6.2%

  2024年,南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21.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2.1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5906.8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5983.0亿元,增长5.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累计增加值排名前十的重点行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化学纤维、电气机械分别增长14.4%、14.1%、11.7%。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增长8.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高端纺织、船舶海工、新材料产值分别增长12.6%、9.8%和7.5%,船舶海工规模突破20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1.9%和4.7%。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6.2%。

  常州:GDP达10813.6亿元,增速6.1%

  2024年,常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1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3年增长6.1%。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5.3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5139.4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5488.9亿元,增长6.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23年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破1.7万亿元,增长3.8%。七大主要行业中,冶金、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机械、化工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6.8%、4.9%、2.6%、2.4%和1.7%。从新动能看,新能源领域“应用”环节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2.3%,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73.0%,其中新能源整车制造业产值增长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