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无锡长江路3号车网互动验证基地完成了一场“三重奏”式模式验证:通过常态运营、辅助服务、台区互动三大模式并行验证,首次实现车网互动技术在微电网、电力市场、配电台区等场景的模拟验证。这场覆盖“源-网-荷-储”全要素的春节实战,为后续规模化推广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标志着车网互动技术进入精细化应用新阶段。
场景一:常态运营模式—绿电优先的经济性策略
春节假期期间,无锡供电公司联合无锡市能源集团等主流运营商,通过在11:00-14:00推出服务费折扣活动,积极引导新能源车主参与车网互动,引导新能源车主在午间风光发电高峰时段充电,春节期间全市共计2071座充电站共同参与,“1月28日-2月4日11:00-14:00期间成功引导约3万辆新能源汽车优化充电时段,午间最大充电负荷5.9万千瓦,促进消纳新能源80万千瓦时。”无锡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李向超表示,本次验证期间电网平稳运行,有效发挥动力电池作为移动储能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
场景二:辅助服务模式—电力市场的“车网新军”
模拟春节期间开展填谷辅助服务模式,春节期间,网约车司机王先生回老家过年了,但是他的车却没有闲下来,他的电动汽车作为共享储能在车网互动验证基地开展了8天的验证,他的车每天中午进行充电来消纳新能源,夜间站内充电高峰时通过V2G反向放电,既平抑了充电负荷,又把白天的新能源电提供给了有需要的车主。“春节假期,我的车虽然没开,但是作为一台共享充电宝还给我带来了100多元的收益。”车主王先生表示。
场景三:台区互动模式—配电台区的“动态负荷平衡术”
春节期间,无锡供电公司在红蕾佳苑有序充电示范区开展了多次家用电动车充电和台区的互动测试,成功削减台区负荷峰值18%,此次测试居民无感参与,充电桩在晚高峰期间根据台区负荷情况和预设的调节策略,下调充电功率,实现与台区的动态负荷平衡。
从单一技术验证到复杂系统协同,从实验室参数到真金白银的市场收益,长江路3号用这个春节的“三重实验”证明:当电动车开始懂得“察言观色”调节电网呼吸,一场静默的能源革命已然到来。(供电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