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市海门区四甲镇冷链仓储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已开始动工。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600万元,建成后预计实现年销售额超5亿元。

  而在去年9月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养殖场。此前,唐某向四甲镇头桥村租赁土地,与缪某共同经营羊场。由于养殖场管理粗放,周边环境污染严重,当地政府决定将土地纳入绿色产业发展项目重新招标。唐某同意解除土地租赁合同,合伙人缪某却拒绝搬迁。

  年前,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法院四甲法庭在研判情况后,认为该案若是一判了之,后续仍会面临执行难题,还会衍生出2名合伙人之间的补偿纠纷。决定组织双方在头桥村融和法庭进行调解。法庭邀请同为养殖户的某区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养殖经验对唐某、缪某进行指导,又请兽医站的农技专家深入羊圈勘查,协调解决了畜牧保险合同变更等难题。法庭干警多次连线当事人,为双方制定调解协议。

  行业专家论据,代表委员说理,村居干部通情,司法所长明责,融和法官释法,多方联合,僵局终被打破。在融和法庭的主持下,唐某履行了补偿义务,缪某也同意搬迁并腾退土地。土地腾退梗阻难题解决后,项目于次月破土动工,周边村居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融和法庭是依托基层治理体系,以信息化为抓手,通过智慧庭审系统,融合多种庭审模式,打破时空限制,以“一站式建设”为主线,集法律咨询、诉前调解、诉讼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法治平台,法官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汇聚一堂,共同致力于为当事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公正的司法服务。两年来,海门法院已陆续建成23个融和法庭,分布在各乡镇村居。(张美芳 徐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