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4项增速盐城全市第一、10项增速全市前三。工业投资增长34.6%,增速高于盐城全市平均24.9个百分点;全口径工业实时开票、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2%、12.5%,增速均列全市第二。这是去年江苏盐城滨海县投身经济主战场,一刻不停抓项目取得的显著成绩。

LNG冷能交换中心

  海阔,潮涌,风正劲。今天的滨海,正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奋力跑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速度,以工业经济的“进”,支撑发展大局的“稳”、发展质态的“优”: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超亿元项目133个、79个、50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7个、3个、4个。建成LNG储备基地、LNG冷能交换中心,零碳产业园实现可溯源绿电接入,上海电气风电试验平台投运,陆上冷水鱼养殖项目正式运营,海洋智算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陶湾海洋牧场陆上冷水鱼养殖试验基地由滨海县农旅集团联合中海油江苏天然气有限公司规划建设。“我们养殖车间使用2套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夏季直接利用冷排水,冬季利用外海水,通过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热量回收。”陶湾海洋牧场负责人李益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技术支撑,推动技术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构建可示范可复制的资源节约现代渔业发展新模式。

华澳装备科技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各自工位上有序操作。

  产业强县、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滨海县激发创新动力源,一以贯之促转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产业技术创新一日千里。成功设立于俊崇院士工作站,新增高企21家、省级瞪羚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32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绿色工厂各1家;获评市星级企业36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7家;石油机械流体阀门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麦科特种阀门获“中国好技术”称号。

  产业发展并非一朝一夕,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更需未雨绸缪。“我们深入推进‘企业大走访’工作,兑现企业2023年度转型升级、智改数转奖励、科技创新等资金超亿元,帮助72家先进制造业企业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累计减免税收6515.4万元,在全市率先打造涉企执法智慧监督平台,执法部门对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执法检查次数同比下降67%。”从滨海县工信局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滨海县争当惠企排头兵,一心一意优服务,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创新开辟“涉企综合服务区”,让整个县域经济的营商环境更具吸引力。

  作为风向标的“新春第一会”,不仅有着催人奋进的鼓舞作用,更蕴含着全年发展的核心内涵。新年上班第一天,滨海县就召开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吹响“集结号”,为新的一年明晰工作方向和路径。

  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滨海县驰而不息抓项目、稳增长,吹响复工复产总号角,各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拓市场,力拼实现“开门红”。位于该县东坎街道民营创业园内的江苏雄越石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在连绵不绝的机器声响中,一件件高标准产品下线上市。“红火的开局,提升了企业发展的信心。我们引进了韩国斗山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日本松下焊接机器人等设备,有效提高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下一步将在设备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新产品的探索与开发,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该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满。

矽润半导体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生产。

  滨海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内的矽润半导体公司,同样迎来了“火力全开”的复工复产场景,各条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有序忙碌着,公司上下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为实现全年目标开了好头、起了好步。“我们正月初六正式恢复生产,目前公司员工已全部到岗到位。”矽润半导体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前,公司的生产部门已将复工复产需要的物料准备到位,初六复工前,技术员对公司的生产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维护,确保各条线能够顺利进入生产状态。”

  企业“动”起来,招商“跑”起来,重任千钧再奋蹄。从“点”到“面”再到“链”,滨海县奋力攻坚重特大项目和“四新”项目,围绕壮大海洋经济抓招商,聚焦厚植绿色优势抓招商,着力强化链式思维抓招商,加快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让新质生产力在门类齐全的产业脉络中不断奔跑,加速延伸。同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不断延长的产业链、科创链中,在“新春第一会”上,以不断应对挑战的坚定姿态立新谋远,推动工业经济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盛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