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助残组织网络越织越密,各类扶残项目落地生根,各项惠残活动精彩纷呈……在射阳县四明镇,处处洋溢着关心关爱特殊残疾人群体的暖心氛围。
2024年,该镇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残联与镇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勇担使命、精准发力,凝心聚力把惠残助残这件民生实事办到残疾人的心坎上,奋力书写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居家托养“心贴心”
四明镇位于县城西北部,下辖18个村、5个社区居委会,残疾人332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2%,残疾人占比在全县最高。为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减轻残疾人家庭生活负担,四明镇积极配合县残联精心实施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项目,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
“今天感觉怎么样?我给你洗漱一下好呀?”在建中社区居民窦吉国的家中,护理员陈秀芹一大早就到了,正忙活着帮他洗头、洗脸、修剪指甲……手脚麻利、动作专业。
窦吉国多年前因意外致残,长期卧床在家。县残联实施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项目后,服务人员每周都会定期前来照护,细心周到的服务获得了他和家人的高度赞扬。“护理员每个月都会来四五次,帮我洗漱收拾,服务得很好。有时候我爱人在外面不在家,她还会来帮我烧饭、喂饭,我发自内心地感谢她对我们的照顾。”
根据不同类别、等级残疾人的照护需求差异,该镇还进行精准分类,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居家托养服务。同时,根据残疾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及服务成本,细化托养标准。目前,共为全镇69名残疾人提供长期居家托养,服务对象涵盖低保及低保边缘户中的16-60岁精神智力、重度肢体残疾人,服务覆盖率居全县前列。
助人自助“手牵手”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实现残疾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在这里工作已经5年了,每天工作6到8小时,不怎么辛苦,收入还可以,每月有1000元左右。除了补贴生活之外,大家也互相有个照顾。”走进四明镇为民残疾人之家,有许多和沈建霞一样的“老面孔”,他们正忙碌于各自的岗位上,用灵巧的双手精心制作着手工花。这样的劳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显著提高了经济收入,让他们在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近年来,四明镇为民残疾人之家以就业服务为导向,以助人自助为内核,发动引导社区残疾人积极参与就业增收项目,从帮助残疾人家门口就业和链接企业外部资源促进残疾人增收两个方面开展残疾人支持工作,真正实现残疾人社会服务助人自助理念,切实提高残疾人就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生活的幸福感。
截至目前,为民残疾人之家共有服务对象54人,其中辅助性就业人员51人,日托人员3人。共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贫困残疾人33人,人均月获得劳动和补助收入1000元左右,妇女残疾人月均收入达1100元以上。先后多次被上级残联表彰为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最美残疾人之家、阳光助残优秀项目、书香残疾人之家,以及省级“美丽工坊”示范点。
多彩活动“面对面”
随着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如今,越来越多残疾人选择走出家门、走进社会,积极参与阅读、体育、文艺创作等活动,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学习融入各项社会技能,在文化助残的浓厚氛围中充盈精神生活。
“有爱射阳是我家,尊老爱幼人人夸。安全防范要牢记,处处绽放文明花……”“少到贵府去拜问,想不到重逢同面君……”在四明镇为民服务中心一楼大礼堂里,活泼欢快的舞蹈、旋律优美的歌曲、趣味十足的快板、惊艳四座的戏曲轮番上演,引得现场观众笑声不断、欢呼不断、掌声不断。
“党和政府时时刻刻把我们残疾人放在心上,不但对我们残疾人工作和生活上无微不至关怀,而且还给我们送来‘精神年货’。”这场由射阳县残疾人联合会、四明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文艺助残巡回演出活动获得了残疾人朋友们的一致好评。
2024年,该镇广泛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艺演出等活动,围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开展帮残助残的主题宣传活动,切实巩固省级“美丽工坊”示范点、省级文艺残疾人之家创建成果,开展各类残疾人文体活动8场次,惠及800多名残疾人,大大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解决温饱到品质生活、从实现就业到筑梦远航,四明镇倾情倾力为残疾人搭建了属于他们的人生舞台。截至目前,该镇共设有23个村级残疾人协会,村村配有残疾人专兼职干部,其中镇残联有专兼职人员5人。截至目前,共建成镇村残疾人公共服务阵地5个。
“下一步,我们将以打造省级综合残疾人之家为契机,以改善残疾人生活能力及生活水平为目的,秉承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创新,为托养残疾人提供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完整化、个性化的服务,努力为残疾人打造一个充满希望和爱的绿色家园。”四明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卢作军说。(陈慧敏 张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