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更好“引进来”“走出去”,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建设“一枢纽”,更大力度推动双向开放
潮涌东方,气象万千。“十四五”时期,江苏明确将建设“一中心一基地”拓展为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率先探索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新春伊始,江苏更是召开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对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进一步安排部署,体现了一抓到底的恒心。
千帆集备,蓄势待发。在新起点上,开放的版图将如何奋力续写,碰撞出新的可能?
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
纵观“三个一”建设,其目标定位离不开“全球影响力”“国际竞争力”“世界聚合力”几个关键词。这样的目标毫无疑问要放在全球坐标系中衡量。要建设好这个“枢纽”,江苏有充分底气——
集聚全球高端要素水平保持全国领先。我省实际使用外资约占全国的1/6,外资规模连续7年稳居全国前列。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8家落户江苏。
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规模稳居全国前列。货物进出口连续22年居全国第二位;全年服务贸易规模超7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开放载体能级持续提升。江苏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三年行动初见成效,全年形成102项制度创新成果,9家开发区位列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核评价前30位、数量全国第一,苏州工业园区“九连冠”。
制度型开放稳步拓展。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我省首批高水平制度型开放“38条”全部落地见效,第二批高水平制度型开放“50条”出台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成效明显,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有序推进。
开放布局加快优化。去年全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增对外投资项目872个、增长34.6%。全省7家境外园区入区企业超370家。
开放通道不断畅通。全省共有外贸近远洋航线84条,覆盖65%的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稳定开行至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线路25条,全年开行中欧班列2286列、增长7.7%。
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已与全球67个国家缔结国际友城363对,数量全国第一。
然而,面对复杂严峻的局面,开放的质量也需要与时俱进。省政府办公厅最新印发的《2025年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重点任务》中,围绕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作出七方面15项具体部署。
其中,会议着重强调要更大力度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这是联络世界、支撑双循环的战略性物质载体,是“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的国际化资源要素集结通道。建好一条物流大通道,相当于开辟了一条具有澎湃动能的国际经济走廊。
近年来,我省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正在提速,13个设区市中有1个国际性和6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接下来,我省还要向东建设安全经济的海上通道,向西建设便捷高效的陆上通道,同时建设高效协同的空中通道和互联互通的信息通道。
建强载体平台释放更强动能
江苏在全国开放格局中地位独特。从国际层面看,江苏与日韩、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区域经贸合作频繁、交流往来密切,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具有显著优势;从国内层面看,江苏作为全国制造大省和开放大省,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开放前沿的历史优势、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等汇聚于此。15项部署中明确提出强化高端开放平台建设,这引起许多园区和企业的共鸣。
新春伊始,太仓德企已开启“冲刺模式”。大年初六,宝适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便恢复运转。为应对新能源汽车订单激增,企业将生产计划从原定上浮20%调整为上浮50%。总经理杨锋表示:“国内外客户需求旺盛,我们必须跑出‘开门红’加速度。”
“中德(太仓)产业合作示范区以德国中小企业集聚为特色,拥有汽车零部件、工业母机、航空航天三大德资主导产业链。2024年,太仓集聚德企突破550家,全年实际使用德资连续实现翻番。”太仓市商务局局长金丽萍说,太仓将以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等国内外展会为平台,推动太仓制造“借船出海”,同时助力德企深耕中国市场、辐射亚太和全球市场。
去年1—11月,苏州工业园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639亿元人民币,占苏州市的38%、江苏省的14%、全国的0.95%。“园区正加快建设中新数字贸易集聚区,同时推动制度创新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拓展国际业务。”苏州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一方面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开放,推动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尽快落实,完善“苏数通”数据跨境公共服务平台,同时积极参与中国—新加坡数据政策对话机制试点,重点围绕可信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探讨合作。另一方面高标准建设苏州国际数据港先行示范区,引进、培育一批数字贸易创新型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贸易代表性企业。
由江苏民营企业红豆集团牵头、联合中柬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西港特区)是中柬唯一签订双边政府协定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已引入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的企业(机构)202家,成为中柬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我们非常欢迎江苏企业落户西港特区,实现共赢发展。”西港特区公司总经理李淑贤说,如今,西港特区主要瞄准汽配轮胎、新材料、五金机械、建材家居等产业开展招商,进一步提升特区的产业能级及整体竞争力。“今年柬埔寨将延续‘2024年西哈努克省投资促进特别项目’政策,在西哈努克省的投资项目可在原有最多6—9年所得税免税期的基础上,再申请增加3年。应该说,西哈努克省的投资发展潜力巨大。”
为确保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即使在春节期间,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各个生产区域都能看到“春节驻场”员工们忙碌的身影,该公司2024年度销售额同比增长7%。“根植苏州25年来,得益于本地优良的营商环境,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型企业,将坚持研发创新,重点布局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持续与国内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培养产业人才。“未来也期待政府能继续加强引导和支持,为企业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营造更优的政策环境。”
以开放主动赢得发展主动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江苏发展的鲜明底色。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江苏深化‘一枢纽’建设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新一批重点改革举措,持续提升对全球要素的集聚流动力、配置增值力和辐射带动力,推动中央和省委明确的开放领域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省商务厅厅长司勇表示,立足新起点,我省将加力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货物贸易稳中提质,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利用外资保稳促优,企业出海的统筹布局和规范引导,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以及开放平台载体建设。
为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走深走实,今年我省将支持企业参加115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展会,积极推进江苏中亚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柬埔寨西港特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等标杆项目建设。
货物贸易方面,我省将持续开展“江苏优品行全球”行动,加大信保对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支持力度。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是贸易新增长点,我省将出台江苏服务贸易、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组织50场境内外服务贸易展会,助力企业抱团出海。
外资利用始终是江苏的优势所在。新的一年,我省将聚焦江苏“1650”产业体系,编印江苏重点外资产业招商图谱,开展新一批外资总部认定和外资研发中心免退税资格核定工作,全年力争新增20家左右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70家以上外资研发中心。
加强海外布局,是规避贸易壁垒、促进外贸转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之举。对于企业出海,我省将进一步提升“全程相伴”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服务效能,引导支持企业积极稳妥开展跨境产业链合作,提升国际化、本土化经营水平。
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更好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在此方面,我省将抓好国务院关于制度型开放30项复制推广政策和我省第二批50条任务清单落地实施,推进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试点,推动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试点扩围拓面。同时还将推动自贸试验区发展和开发区提质增效,让平台更多为产业赋能。(颜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