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南通进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两大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榜单。

  近年来,海安依托得天独厚的枢纽优势、多元精专的物流优势、实力雄厚的产业优势,高定位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运营商贸物流产业园,成为南通物流枢纽的重要承载地。

  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则以“大物流、大市场、大冷链、大联盟”为主攻方向,创新“物流+商贸+产业”三链三联举措,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去年,商贸物流园货物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贸易额超过500亿元。

  物流畅通“贸易+产业”运行经络

  这两天,在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凤山港,码头泊位多条生产线正全速运转,进出口货物加紧装卸运输。作为南通唯一的千吨级内河集装箱码头,凤山港与沿江沿海36个大港开通直达或中转航线,去年超额完成吞吐5万标箱的年度指标,同比增长近50%。

  去年,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快递物流、冷链物流、现货贸易等枢纽经济产业,全力打造“多式联运集散中心”,统筹调度公路、铁路、水运等集疏运资源,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货运服务,使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如行云流水。年底,位于深圳的优合集团与商贸产业园就优质牛肉贸易开展全方位合作。优合集团融资部总监伍将表示,海安的多式联运中心成立后,带来了物流的便捷和成本的降低。中国外运长江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副总经理费守伟说,过去公路运输一个柜子成本要3000多元,改为海铁联运后可降到2000多元。

  产业园推进“千企海外拓市场”行动,稳定传统市场、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目前,园内铁路物流基地已提供越南、俄罗斯等五方国际班列开行业务;顺丰速运中心运营4个月,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108个城市,其中华东区域16个城市实现直发,并逐步拓展至30条线路,实现全国280个城市直发服务,满足生产企业大件物流降本增效;交割库辐射苏中苏北,年吞吐量超100万吨;智慧物流系统精准提供仓储、物流、贸易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贸易提升“物流+产业”运行质效

  去年年底,季铭国际塑料城一期工程竣工,28栋商办用房和相关配套设施即将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是集塑胶原料现货交易、期货交割、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预计投入运营后年贸易收入将超100亿元,可促进5000人就业。

  “塑料城可提供1500个商业展示空间。”项目投资人莫海峰说,塑料城借助商贸物流园路运、铁运、河运、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将打造华东区域最具影响力的塑胶原料交易和集散中心。

  借助物流优势,商贸物流园推进仓储转贸易、期货转现货、租金转税金“三转”业务转型,以“贸易链”为中介,推动物流链与产业链的互惠互利。去年,商贸物流园与重庆千信集团深入探讨具体合作方向,协同走访天成集团、金洲粮油等海安企业;与新千信国贸和千诚实业分别就钢材业务、快销品业务对接,钢材等大宗贸易业务进一步拓展。“我们先后引进了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等指定交割库功能平台入驻园区。”商贸物流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郁江说,他们以物流为基础,以期货交割带动现货贸易,让下游生产加工企业在“家门口”完成原料采购、省下物流成本。

  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汽车、航空等领域高端铝制品供应商,依靠原料采购的便利,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已完成四期建设。公司负责人说,是商贸物流园帮助他们节省了物流和资金流成本,继而转化成产品开发费用。

  海安还推进金融供应链业务,以国有商贸物流集团公司参与塑料粒子、有色金属、钢材等原料采购供应链,提高国有资金的周转和利用效率,推动整个原料供应链降低资金成本超过1亿元。

  产业夯实“物流+贸易”运行底盘

  物流的便捷、贸易的兴旺,必定带动产业的发展。商贸物流园借助“物流+贸易”,不断培育枢纽经济中新的发展动能。

  海安全面推进“枢纽、物流、产业”三大优势转换行动,融合物流平台、市场贸易、生产加工、生活消费于一体,经过数年接续努力,具有海安特色的物流枢纽经济区雏形已现。

  去年开工的盒马产业园、盖亚高端乳品等项目正在按时序推进。海安与盒马(中国)合作打造盒马智能食品产业园,将依托盒马新零售及垂直供应链体系优势,打造华东地区技术先进、品质可靠、产品丰富的预制食品智能生产基地,同时推动新零售业态与盒马村的投资建设,不断提升海安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推动乡村振兴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去年11月,百珍盒马智能工厂开工建设,目前基础已出地面正负零;盖亚高端乳品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投产,可日产乳制品200吨,填补苏中地区优质乳制品生产加工市场的空白。

  商贸物流园通过冷链资源的整合,牵头组建冷链行业协会,谋求“错位运营”“互补发展”路径,集聚了万吨、国宇、润思达、昌润等冷链物流企业,总库容71.8万立方米,其中保税冷库29.5万立方米,涵盖常温、低温、超低温冷藏需求。冷链产业园内的万吨冷链港已经集聚客商30家,冷库库存商品达5000多吨。

  加快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稳定开行海铁联运班列。海安商贸物流园通过平台、资金等植入方式,服务本土企业超过3000家,实体企业资金占用、流转损耗、库存压占等隐性成本有效降低。同时,物流园区用好“降本增效”杠杆,对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发展的作用将更加显现,去年,海安开工亿元项目65个,均将海安枢纽经济作为优选落户的重要考量。

  目前,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正在探索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海安路径”,围绕效益、智慧、跨境、清廉等“四大园区”打造,布局多式联运、保税物流、期货交割、现货交易、冷链物流、快递速运等“六大功能平台”,进一步做强有色金属、塑料原料、纺织材料、生鲜冷链、粮食、钢材等“六大物资集散中心”。(赵勇进 蔡诚)